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论法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研

时间:2023-04-12 15:22:00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远程开放教育各专韭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高电大培养人才的质量,整体提升电大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模武是教学模武发展过程中的更高一级的教学模武。这种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彻教学始终的。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纯理论性人才,因而在知识、能力结构或培养规格方面,会更多地把过去比较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转变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过程中,就是由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样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有目的主动学习。

  实践教学是在开放教育的基础上,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因此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远程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环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高电大培养人才的质量,整体提升电大的教学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创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大家认识还不统一,因此很难得出一个完整的定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即创新教学模式是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是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级法律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把教学领域的改革,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而教学领域的改革又集中在教学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创新模式是教学模式发展过程中的更高一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彻教学始终的”。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合一”的思想,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不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另一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倡自动、自住、自学,教师居于引导、辅助的地位,其基本过程是自学——引导——综合——直觉——美。即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尝试,大胆探索),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尝试。教师应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包括尝试操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进行讲解,从而形成以“尝试”为主要精神的尝试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为我们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其宗旨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就是教师用借助形象思维和富有激励、吸引式的情绪,去调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学生一旦有了创新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捕捉自己未知的知识,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所谓学生相互的有效指导,就是通过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果,在小组、大组内互相沟通、互相碰撞,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获取集体智慧中的营养,以丰富个体的思维领域。同时,静态的集体心理气氛和动态的相互协作,更有利于发挥集体思维优势,共同探索和攻克难点,从而形成更好的集体自主创新的智力背景和心理场。

  所谓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就是学生个体在注重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的同时,重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解决学习、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继而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鉴于上述宗旨,笔者在构建《监狱法》、《国际公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以供探讨。
二、案例教学方式

  (一)设计目的

  法律专业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教师通过自己收集各种案例或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案例,供学生在辅导课上或小组学习中进行讨论,展现其中的矛盾,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或从实际出发将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使之上升为理论,促进学习的迁移和应用。

  (二)实施步骤

  1、选择教学对象,在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确定教学对象,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阅历和工作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既不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这种教方式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使学生只看“热闹”,学不了知识。

  2、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这一步,要求教师在开学前初步拟订一个教学方案,然后和学生利用开学初的第一次课的时间,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形成一个本学期的教学方案。

  3、指导学生寻找、提取学习信息,准备案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筛选案例,确定本课程所需要的案例。把案例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学生在课下预习。

  4、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案例,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分析或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5、课下追踪案情结果,反馈信息,小结学习收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是理论知识,它是否和现实生活相符合,还有待于检验。如果不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再一次解决。

  (三)实践效果

  案例教学方式是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并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书本上的知识是否一致,看双方怎样根据法律知识据理力争。通过比较,学生很快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对问题的看法,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拟现实教学方式

  根据现实的模式工具不同,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可划分为:人为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和媒体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人为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即有组织进行分组讨论、正反两方大辩论、模拟法庭和旁听庭审。

  随着学生法学素养的不断提高,2003年,笔者在2003级的法学本科的《国际公法》教学中,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采取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材料,进行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模拟现实教学方式”。

  (一)设计目的

  有组织进行分组讨论、正反两方大辩论、模拟法庭和旁听庭审可以加强规范和注意动手能力,培养严谨工作作风和科学工作方法。

  (二)实施步骤

  1、选择教学对象、方法和意义同案例教学方式是一样的。

  2、确定模拟现场、内容、要求。这一步,要求教师在开学前初步拟订一个教学方案,然后和学生利用开学初的第一次课的时间,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形成一个本学期的教学方案。

  3、学生准备材料,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知识调研、协作配合,分析概括。给学生两周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筛选内容,确定本课程所需要的论题。把论题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学生在课下预习。

  4、课堂教学活动。提出论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正反两方大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

  5、得出结论进行宣布。

  (三)实践效果

  通过实战演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知识,又学会在实践中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学生内在素质。2003年,针对当时一些与中国有关的、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事件,在《国际公法》的教学中,笔者采取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材料,课上采取分组讨论、正反两方辩论以及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教学。尤其是在2003年4月份,面对美国侵略伊拉克发动战争一事,我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正义感,促使学生用法律武器捍卫权利。
四、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走向自主式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按复习一导人一新课一巩固练习一小结—作业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它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但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自主式课堂教学结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诱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向交流过程,按自学一说学一导学这几个步骤进行,也可称为“三步学导法”。

  (一)第一步:自学

  1、由老师提出学习目标。目标是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的,可以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例如《国际公法》第三章“国家”,我设定了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目标是国家的概念,及与国家相关的几个特殊法律制度;第二层次目标是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承认和承认的条件和法律后果;第三层是国家责任的构成、内容、形式和执行等方面的规则。第一层次是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的,第二、三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的进一步拔高。目标力求体现自主创新学习的要求,以此作为本课教学的导向和结束时评课的标准。

  2、学习新知。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目标自学。

  3、尝试练习。由学生根据选定的目标,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题是教材配套的习题书,二三层次的习题是我从网上及其他资料选出来的。

  4、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调整目标,并相宜调整练习题。

  (二)第二步:说学

  1、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老师可以从中协凋,一般人数在2—6人不等。主说的学生由小组成员轮流做东,提出质疑。在教学中我除了设疑点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自学中去质疑,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学生提出在尝试练习中未解决的问题,请求小组予以帮助。通过互相置疑、辩论培养了使学生运用史料支持自己观点的能力,在认同、碰撞、吸纳、排斥的过程中,创新意识被激活了。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2、小组合议。经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解决疑难,老师来引导学生合议解疑的思维过程,并由此明确解疑思路,尤其是关键点。使个人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认识的成果,从而扩展和加深对新知识和有关学法的理解。

  (三)第三步:导学

  1、补正。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补缺矫正。

  2、导学。教师释疑,针对各组答疑的情况,择要精讲释疑,并注重基础和关键点,同时注意语言、情感艺术的巧妙运用,借此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评价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教与学双方的努力程度,教与学方式的科学性。评价应贯彻鼓励性评价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在导学环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尽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习,走自主学习之路,这对学生来说,终生受用无穷。把分散、个别的知识,经过分析、分类,变成综合的、系统的知识,综合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主要是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聚合思维、灵感思维。教学评价既是调换教学模式运行的依据,又是模式运行的支点,评价应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倾斜、克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标准的倾向。

  (四)从“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

  随着教育科研的发展,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1、教材开放。在教材的使用上,老师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重新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程序。例如在《国际公法》的导学过程中,国际法上的个人的基本内容后,我就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教材的第八章,学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教材的顺序打乱了但学生的心中却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一个个散的知识点串成了一条线。经过重新设计,教学程序更科学更合理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了。在《监狱法》的导学上也上这样的,在讲完第六章后,直接进入第八章。在教学目标方面,我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加以拔高引深,或降低难度。对法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学懂就可以了;对法学基础较好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多布置一些相关的案例,加深加宽知识面,使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可适当地走出去,参观,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教材的内容,加深感官认识。如在《监狱法》第十章“狱政管理”中,讲到“通讯、会见”、“生活、卫生”时,可带领学生到监狱进行参观、亲自看看实例,以便加深认象。在《监狱法》第八章中,讲到教育改造内容时,结合罪犯改造忏悔的案例进行说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问题开放。老师通过新颖、多面的问题,在加上生动的案例,来激活学生思维,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急于说出答案,让学生展开讨论。尤其是不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勤于提问,使“一言堂”成为“群言堂”。

  3、教学空间开放。学校可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很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教学空间向社会延伸,向各传媒延伸,向电脑网络延伸。通过电话答疑,费用低,灵活方便。使用范围最宽的是计算机网络,在外地出差和工作的学生可以通过E—mail和我保持联系,通过电脑网络可以看到IP课件、电视直播课堂和我自己制作的CAI课件,及时全面的获取知识和信息。

  (五)从“全盘教学”走向“选择教学”

  如果想把每个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因此课堂上我有几个不教: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教,让学生自学;其他学生能解答的不教,让其互相讲解,我补充;学生借助课本能做的不教,提示后让其看书再做,培养自学能力;凡是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不教,因材施教。

  在《监狱法》、《国际公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过程中,我还在不断探索,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这种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完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顺应社会的进步,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的法学专业合格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