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学校的就业问题,当前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存在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高等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简单粗糙,没能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高等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只是一些制度的诠释。针对这些问题,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在十七大政策的指引下,应从范围和形式两方面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求职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为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一、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对毕业生就业想法的零关注,转变成想方设法地洞悉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从一个简单的就业中介人转变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创新的就业工作者;从单纯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转变成对毕业生进行系统地就业与创业指导。但随之而来的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在扩招政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2003年是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本科毕业的第一年,当年的毕业生有212万人,与2002年相比增幅达到46.2%,此后,每年大学毕业生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已达559万人。大学毕业生数量的猛增,给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多次提出改变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但仍无法彻底解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在社会有效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国家采取的各种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确实使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但总量的扩大,毕业生失业人数在持续增加,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难题。
二、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当前,高等学校非常重视学校的就业工作,大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建立起“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一边在积极响应国家促进就业工作的号召,一边在积极努力的创新本校的就业工作,尽管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就高等学校自身而言,当前的就业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高等学校对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目前高等学校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有形市场的建设上,而有形市场建设又主要拘泥于几个传统模式方面,对就业市场范围的拓展和形式的多样化建设的不够;第二,高等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大多简单而粗糙,没能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水平。学校就业办公室由于人员与经费的局限,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只是一些简单服务的重复,并且大多服务项目的对象比较笼统,概念模糊,不能实质性地帮助学生充实就业知识、树立科学的就业意识;第三,高等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只是一些制度的诠释,而不能真正给予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以帮助和引导,尤其缺乏一对一的个性指导;第四,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大多是一种标语性的口号,没有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创造解决创业问题的环境,更没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战机会等,总之,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开展的面很广,但各项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使得高等学校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从范围和形式两方面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普遍存在地区性的特点,所以在开拓就业市场时应加强就业信息的扩展,如辽宁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主要在辽宁地区,有80%的毕业生就业在辽宁地区,10%的毕业生回外省生源地就业,剩下10%的毕业生能远离学校及家庭所在地就业。就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南方大部分城市仍然比北方的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就业市场广阔,只要毕业生敢于走进南方就业市场,那么就业前景就会更加美好。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接待用人单位,用大部分的时间通过电话或现场接待用人单位的来访,帮助他们发布招聘信息或推荐毕业生。每年与高等学校打交道的单位有很多,真正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却廖廖无几,缺少沟通的连续性和交往的持续性。针对此状况,学校应从近五年与学校有过招聘联系的用人单位中有区别地选择一定数量专业对口、实力雄厚的用人单位,主动与他们建立各方面的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争取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需求关系,为学校毕业生建立稳定的就业渠道。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部、各省教育直属机构及各大人才服务中心纷纷召开大型的网络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已经突显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资源丰富和信息量大的优越性,网络招聘会已渐渐成为高等学校就业市场的有力分支力量。但各高等学校对网上招聘活动的重视不够,大学毕业生也很少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工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快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网络招聘会,实现网上应聘、远程面试等一系列求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招聘资源,既节省了求职成本,又开拓了就业渠道,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就业率。
(二)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大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残酷的现实使他们面对问题时无从下手,迫切需要有人能够为他们排除求职道路中的各种障碍,因此,教师应主动承担这一重任,因为就业指导教师比他们的任何亲人或朋友更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更熟知现行的就业政策,也拥有更多的求职技巧与能力。高等学校以前为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服务项目,多数是针对全校毕业生进行的,一部分学生由于羞于启口不能有效利用学校的服务项目,造成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应该设立专用的就业咨询室,通过预约,为求职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并跟踪他的整个求职过程,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彻底解决了问题,同时也使高等学校的指导工作量化并取得成效。
(三)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求职有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规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与比例有了显著的提高,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因素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而,贫困大学生的失业问题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重要部分。贫困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党和越来越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并相继采取了各种实质性的帮扶措施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帮助。2007年,辽宁省财政厅为贫困大学生拨付了求职补贴和见习补助专款,以解决贫困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困难,并提供给他们就业见习的机会。作为高等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对贫困毕业生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应从求职心理、物质准备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十七大”以后,国家已经把大学毕业就业工作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当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各级都纷纷出台一系列旨在切实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援助工程。由于信息的不畅通,加上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迟缓,对社会上一些有利于他们就业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多,所以,高等学校就业工作者应该主动承担起信息传递与政策解读的责任,将出台的优惠政策,援助工程及时向毕业生们宣传,做到让所有毕业生都能享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与照顾。
(四)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口号成为大学校园中的最强音。因此,高等学校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及给予税收等方面的特别优惠,并想方设法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组织一些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开展一系列的创业讲座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同时,学校应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从知识上、技术上、创业的人力、物力条件上,为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大学生萌动的创业意愿,使大部分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能够有条件实施他们的创业想法,经过指导与修正后顺利走上成功的创业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