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试论财经教学如何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时间:2023-04-12 15:22:00

在新形势下,旧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财经类教育目标应倾向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整体素质,去迎接新的挑战。

  论文关键词:高级财经专业人才;国际化;教学相长;联合机制

  近年来,知识与经济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加入WTO不仅对我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财经类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量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逐渐迈向世界,对精通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精通国际会计惯例,掌握国际商业规则,外语水平优异,具有创新性、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几何基数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培养一大批国际化财经类专业人才。

  一、目前就业市场状况

  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日见增多,尤其专业会计人才高居榜首,但相对过去而言,今天的就业要求的是综合素质。据一份2004年~2005年3月的被调查单位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聘任要求调查结果显示:有57.4%单位要求直聘人员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48.9%单位要求财经类人员精通专业知识,11%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外语(其中60.9%要求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17.4%要求具备国家英语六级水平)。21.5%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其中17.1%要求具备全国计算机考试一级水平。62.4%要求具备全国计算机考试二级水平,12%要求具备全国计算机考试三级水平),11.6%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人际交往等等。
  可是,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方位。此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形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也不乏有之调查数据显示,有39.1%单位对体质有要求,12.1%的单位要求相貌出众等。可以看出现在企业在抓效率,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很注重企业形象塑造。还有数据表明,11.7%的用人单位看中财经人才的交际能力,13.6%的看中其沟通能力,11.7%的看中其文学能力,6.3%看中的是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我国财经类人才存在以下不足:

  1、大部分受过财经类专业教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但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财经人才只擅长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动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财经人才的团队协调与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要想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管理职能,作为一名财经问题企化者、决策者,并不能靠个人来完成,他的团队与合作能力将是关键。

  3、财经类人才创新性不高,55.6%财经人才在工作中缺乏创新。其中编制报表方面都比较擅长,可是在融资审计,纳税申报,税务会计,投资与资本运营等相关工作方面就少有成效。

  4、真正国际化人才紧缺。我国目前具有全球化视野,又热爱国际化运作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少得可怜,真正国际化人才的严重缺乏是我国与国际跨国公司相互竞争的最大劣势所在。

  二、我国财经教育现状

  要想培养综合素质财经人才,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已不适应。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各层次之间界限不清,有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有的培养“会计师”,还有的是培养“管理者”。而事实证明,不同的教育层次,要求培养目标不一致,导致学校输出人才与目前市场状况需求不匹配。
  其次,传统的会计教学使财经类人员只能适应帐务的处理,资产评估等方面工作。鲜有能力去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目前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亚历桑那大学会计学毕业生有50%到咨询服务部工作,只有30%和20%分别到审计部门和企业工作。
  第三,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差。而市场却需要有经验的财经人员,这说明贝'_经教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大学毕业生就业前都要上职业学校培训技能,然后才能上岗。因此,增强实践性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西方,比如美国,教学与就业接轨比较好,教育界与职业界形成良性循环,很值得我国教育界借鉴。
三、教学改革建议

  在新形势下,旧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财经类敦育目标应倾向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整体素质,去迎接新的挑战,应对新的局面。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机制是我们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需更科学化、合理化。除公共基础课与会计专业课外,应以各种方式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如金融保险、法律、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计算机软件、公共关系学等,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采用职业界、教育界、学术业界联合编写教材,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等。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非教育者的独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双方是平等的,忽视或夸大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是教师服务的“顾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己经从传统的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演变成今天的“以顾客为上帝”,教育同样需要“以教师为中心”阶段过渡到“以学生为本”阶段,将学生需求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符合“平等教育”个性教育的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吸收知识,有选择、有侧重、创造性的接受知识,从而到形成发散思维。
  教师角色需转换,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任务并不是尽可能创造出没有争议的成果,而应该尊重学生价值观和特质的自我形成,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会计学科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渠道,比如通过积极引进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先进手段,开展与实务联系紧密的会计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加强合作、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学方法可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会计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可行的教学工具主要有:①教材和教案:基本会计流程教材由职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统一编写,教材应重视理论讲解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另外按实务应用再编写一套教材,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案、习题集等其他教学资料这样既做到了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又节省人力物力出精品,又兼顾了各学校的特色。各学校教师可集中精力编创教案,而不必浪费太多精力重复编写教材,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②教学工具库:自行编制或收集习题集、案例、会计模拟核算资料、教学版会计软件、教学录像,形成一定规模的工具库,如: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录像库等,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另外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③实业界的经济资料:主要有经贸政策、财税法规、股市行情、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等。④考试方式:考试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法产生的,例如:撰写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得分、会计模拟核算得分等方式。对实业课程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在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选取合适的组合,综合进行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三)在教学手段上,以计算机操作为主。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业务量、信息量加大。会计信息时效要求愈来愈大。随着预测、决策型会计形成和发展,在会计领域必然建立大量预测、决策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与分析。其次,以电脑为载体的全国乃至全球性会计信息网络必将形成。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迅速获得和传递信息,以适应参与竞争、优化决策的需要,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和电脑网络。因此,除电算会计熟练掌握外,还应熟练操作相关软件,为会计工作效率提高打好基础。

  (四)建立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应当尽可能利用第三方的优势,如、学术组织等,同时还应有职业界代表——会计民间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机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会计需求,组织研讨、交流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断纠正理论与实践的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