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市场指导就业的国家政策一经确定,除了需要相关政策、措施的扶持之外,更需要寻根溯源,探求解决问题之根本。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主体,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新路径,完善自身不成熟的地方,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当今社会一个受大众高度关注的话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从国家到地方也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一系列政策,从提倡大学生创业,到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接纳高校毕业生等等,这些政策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社会舆论普遍忽略了作为培养高校毕业生的主体——高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中所处的地方以及将会起到的作用,而高校在这里无疑扮演着起决定性作用的角色。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所培养的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根本目的则是推动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没有任何一所高校会说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毕业后失业。因此,在现阶段已确定以市场指导就业的大的路线方针的前提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也需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方针策略,避免教学与市场脱节,降低加剧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甚至深层次人才浪费的可能性。
一、市场需求指导教学计划
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而企业又是社会中的消化毕业生的主体。现阶段,这个消化主体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讲具有绝对的发言权,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的培养体系是否完善、教育成果是否出色,绝大多数是通过企业来完成检验的。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买方市场,通俗点理解,企业就是买方,高校是生产方,高校毕业生则是产品,产品有没有市场、符不符合实际需要、是否满足要求都是由买方市场决定的。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还固步自封,依然按照原有的既定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势必会使广大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落于下风,甚至被淘汰。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随着计算机在我国普通大众中的普及,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需求的人才已经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等高端项目上,常用开发语言如JAVA等,而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日常教学中却并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这就导致了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使得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范围囤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自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原本作为精英化教育的本职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而逐步淡化,但却并为失去原本的色彩。毕竟,从高考角度来讲,金榜题名的考生还是少数,多数的适龄学生还是会与大学失之交臂,从而选择其他可以选择的道路去发展。因此,现阶段高校推行大众化教育固然无可厚非,但其精英化教育的本职依然存在,不能因大学生的人数增加而人为的降低高校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唯一阶段的地位。基于此点,高校在因生源不断扩大而实行大众化教育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求知观,激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并通过开展科技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提高学生在同类专业中技能水平,增加竞争力。毕竟,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无论从专业知识方面,或是学历层次方面,都要优于普通的工人,所欠缺的,只是经验而已。二、校企合作推动岗前培训
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的实际落脚处,自然对毕业生会有一系列的要求。从岗位专业技能、日常礼仪,到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学习求知等各种能力都比较看重。同时,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实际运作中最希望实现的。目前,高校毕业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习实训环节中处于弱势地位,普通的实习根本满足不了实际工作后企业的要求,这就使企业不得不在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安排相应的培训,以使其满足企业日常发展的要求。不过如此一来,企业的运营成本无形中就业以倍数增加。企业招聘的理想模式是需求招之能来、来之即用的成熟型人才,这也就形成了目前各种类型的招聘会需求有经验人才居多的形势,从而尚未完全步出校门的莘莘学子失去了很多机会。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将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完成在日常教学里,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要求。企业可以派出技术、管理人员来从事相关培训,使毕业生在校园内即达到企业要求,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加快了毕业生融入企业的速度,还解决了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多体共赢的局面。
三、合理规划建设自身品牌
企业在日常发展中,需要树立自身的形象,打造自己的品牌,扩大自身的影响层面,提高知名度,从而实现追求利益的最终目的。高校同样需要建设自己的品牌。从就业角度来讲,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清华、北大的自身品牌形象在无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都会更多的倾向于类似级别院校的毕业生。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需要企业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新鲜血液的培养来自于高校,至于血液的新鲜与否,则是建立在高校的自身培养体系是否完善、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之上的。高校加强自身的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建设,提高科研项目质量,促进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使自身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影响范围扩大。如此一来,高校除了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技术上的支持,使之利益得到增长外,还会增强企业对高校的认可度,打造了良好的院校品牌形象,从而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形象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市场这个决定性角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各大高校必须认真对待起来,转变即时思想,明确岗位职责,采取符合本校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人为本,以毕业生为本,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新方法、新道路,修订并完善各种既定策略,真正将各种改革措施落实到实处。这样,既是对毕业生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国家、对整个社会负责。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