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主体认知与教学方法改革

时间:2023-04-12 15:22: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必须而且可以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主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科特点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体多元化。与之相适应,教学方法也应该进一步改革,以突出主体地位、实现良性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主体;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体多元化

  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争论不息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极难把握的实际问题,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也不可避免。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指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社会实践者、行为发起者、行为改造者和控制者,即指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尽管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诸多教学要素的作用,诸如“三要素”、“四要素”和“五要素”,甚至“六要素”等多种说法,但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比如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或者现在流行的以学生为主体,还有折中的“教”以教师为主体、“学”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它纯知识性学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其知识性、理论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基于这一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行为者,因而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同时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个行为主体。既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容相依的
  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绝非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而是矛盾的同一个方面,他们同为主体,共同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和教学时空等客体发生相互作用。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群体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行为者,其行为都构成主体行为,因而都具有主体的属性。
  所谓相容,是指在师生共同参加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理论上允许存在多个行为主体,而且实际上同时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行为者,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时,学生倾听、记录、思考;学生讨论发言时,教师引导、点评、总结。因此将师生分为对立的主客体是片面的、绝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容性,使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
  所谓相依,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衬托、相互依靠的关系。合二为一的主体结构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动力系统,从而推进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如果缺少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的主体行为,都无法进行完整良好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行为不协调,也会从整体上降低主体动力,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效果,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完成。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动态差异的
  教师或学生是单纯、唯一教学活动主体的认识是片面的,两者地位作用平等相同、一成不变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上,在不同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的教学活动主体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生理、心理、知识层次以及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差异,因而对各自主体地位的把握程度不是绝对的、静止不变的;二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目标存在差异,容易产生教学行为的不协调、不一致,从而形成主体差异;三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相对性,即当教师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性增强时,会限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反之,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主体行为突出时,也可能削弱教师的主体活动。
  由此可见,否认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则否定了教学过程应具有与人类一般的认识或实践过程相同的一般性;而否认教师是教学的另一主体,则否定了教学过程应具有特殊的认识或实践过程的特殊性。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行为主体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与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行为客体同时并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虽已取得一定进步,但由于没有正确地、辨证地认识教学活动主体问题,因而比之时代发展、学科建设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还存在较多问题。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认知不能是孤立的,不能离开客体和行为对象。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作为教学客体的时间、空间、工具、手段等教学因素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和完成对教学活动主体问题的认知。这正是我们思考和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1.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新式“灌鸭法”改变了过去的纯理论教学,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了大量的流行元素:“现代信息”、“热点话题”、“名人轶事”等等,热闹“有趣”,令学生瞠目结舌、应接不暇。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角,其主体地位依旧绝对权威,而学生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储存器。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功能,限制了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学生仍然处于单向、被动的地位。不少学生在最初的热闹后依旧上课做作业、睡觉,考前复印笔记、死记硬背,完全没有主体参与的乐趣,没有主动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激情,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所以,即使加进了大量信息,丰富了感性内容,但仍是教师唱独角,实际上还是没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主体问题。缺少师生间交流,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这种墨守成规、一以贯之的教学模式,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落后于学生进取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2.错误理解学生教学活动主体的地位。过分追求学生参与的形式化
  或主观意识偏激,或迎合“时尚”,或不得已而为之,为纠正单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体产生的弊病,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呼声中,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出现了变教师全权控制为学生主体完全回归。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出浑身解数,往往整堂课都是学生讨论、演讲,着实热闹,而真正的热点透视、分析问题、理论提高却很少,课堂变成了放任自流的集市、热闹型秀的舞台。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实际上只有外表形式,忽视了实质效果。

  3.片面强调“高科技”、多媒体教学,取代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参与
  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有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和交互性强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要恰如其分。反客为主、过分强调则会适得其反。有些教师在讲台上只注重人机对话,完全放弃讲课,一会儿幻灯投影,一会儿影视播放,以机器代替个人授课,学生眼花缭乱之余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体作用的纽带,其作用在于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补充教师个性教学,启发学生思路,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如果盲目追求、迷恋“高科技”,反而背离和混淆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本意和教学客体地位。

  4.考试方式陈旧单一,缺乏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考察反馈
  不管是教师满堂灌,还是由学生唱“主角”,或者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考核方式依然是以一次性的期末书面考试(无论开卷与否)为主,无法形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真正反馈。缺少师生互动,没有双向交流,无论多么花哨的教学方式,都不能达到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印笔记、考前背笔记、开卷抄笔记、考后扔笔记,手累腰累脑不累的现象成风。考试并没有达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高能力情况的目的。
  综合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要解决的,是师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怎么做、怎样做好的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实施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教学步骤、手段、技术、活动和方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1.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通过个性教学和人格力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纯知识课,更具思想性和理论性。较之其他学科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更为特殊、更加严格的素质要求。必须将思想性、理论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严谨求实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于丰富有趣的知识性之中。既不能做“好好先生”,也不应该成为“麻辣教师”。比如讲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时,首先由他坎坷的人生起落和充满魅力的独特个性人手,激发起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一样,教师不仅要善于教给学生健康正确的行为习惯,而且自己应该是优良行为习惯的履行者和维护者,必须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独特、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必须首先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和做人的榜样和楷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以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开拓教学思路,创新互动方法。合理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
  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提问、发言、讨论、辩论、演讲;情境创设、案例教学、问题教学、交互设疑教学;名师讲课、小班提高、课后辅导;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应用、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以实现资源共享;专题研究、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等,教学方法数不胜数,关键是如何根据教师自身个性和学生特点,开拓课堂教学思路,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句话,贴近实际,“要精要管用”。在此介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两元主体、加强师生互动的实践与同行切磋。
  我校的思想政治理沦课教学班一般比较大,往往有二百多位学生,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原来的行政班划分为若千=教学小组(以20—30人为宜)。活动的形式是“青年学生与热点问题论坛”,在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同时,坚持教师主体引导和总结点评,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论坛的举行利用教师讲课之前15分钟左右的时间,贯穿整个学期。选题可以是教师提供参考或者学生自定,要求是结合教学内容,追踪社会热点,能够反映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每次登上论坛的学生由本小组成员推举产生,可以通过讲演、辩论、小品、多媒体演示等各种手段阐述观点,其成绩即为该组成绩。效果反馈以选题是否适当、观点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精当、形式是否新颖为标准,由其它小组同学打分给出成绩。

  3.改革考试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宜用“一考定终身”的单纯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而应该多角度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包括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和自觉性得到的考勤成绩;根据课余撰写学习体会或小论文得到的写作成绩;根据课堂互动交流情况得到的论坛参与成绩;根据品学兼优原则选拔的参加口头答辩的学生,可以得到答辩成绩;根据期末试卷的评判得到的书面考试成绩,等等。其中论坛参与成绩、答辩成绩是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打分产生的。
  实践证明,多角度全面考察学生,切实提高师生主体参与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除了出勤率大大提高,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外,课后认真查阅资料、精心组织设计,切实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生动具体、形象有趣。有学生感慨地说,通过教学方法和考查方式的改革,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理论进头脑。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应该是鲜活生动的,因此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和实现教学活动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即由以教师为单一教学活动主体转变为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主体;由纯逻辑化、体系化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转变换为强调针对性、时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