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否适应就业竟争市场的体现,直接反映了高校培养人、教育人的成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研,深入分析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及相关机制建设。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素质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包括职业能力与职业选择能力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就业市场的特征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评价的调研与分析,归纳和总结市场化条件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要求,深人分析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高校如何应对新的形势与环境,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并直接指导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
一、调查问卷的考量
就业是高校、社会、大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最重要的交汇点,处于供需双方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于就业能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高校如何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分别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设计了两份向卷:
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围绕职业能力与职业选择能力两方面开展,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自身素质况调查;二是毕业生职业选择能力、个性及态度等情,包括就业意向情况、社会交往能力;三是毕业生对就业需求的判断能力;四是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对自身能力提升机会的关注度。
对于用人单位的调查围绕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和观点开展,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即单位性质与所在地区的调查;二是调查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主要依的是毕业生的哪些条件;三是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看法与理解;四是调查用人单位是否有本校的毕业生;五是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选择能力的评价。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由本课题组设计发放,《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应届毕业生)》发放900份,《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发放250份,分别回收了870份和242份,问卷回收率为96.7%和96.8%。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党员222人,占25.5%;共青团员635人,占73%;群众为13人。其中研究生60人,占6.9%;本科生777人,占89.3%;高职专科生63人,占7%。
结合问卷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I)毕业生普遍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随机抽取的样本中有25.5%的受调查对象为党员。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普遍比较自信,对于自身的综合素质比较满意,多项评价指标很好和较好的总和占到了调查比例的75%以上,其中内在素质的调查中思想道德很好和较好的一比例达到了94.2%;在发展能力指标中,个人的学习能力很好和较好的比例达到了86.96%;在社会能力指标中,诚信度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占到了94.68%,其中很好的占64.25%;在专业能力指标上,专业技能很好和较好的比例达到了77.29%。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全面较好地得到了发展,学校基本上达到了育人的目标(详见下表)。
(2)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选择能力。在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比调查中发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所关注的就业能力问题有较高的一致性,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素质能力主要有思想道德、专业能力与社会实践的比例,分别占到了64.19%,63.51%和48.65%,这与毕业生对用人单位要求的判断情况大致吻合。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比较好,想去基层锻炼的占16.9%;在找不到其他工作时,有71.5%的毕业生愿意去基层;而在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时,有91.3%的毕业生愿意找一个工作暂时稳定下来,实现“先就业,再择业的”过程。说明在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现实面前,毕业生能比较好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及心态,适应社会,顺利实现就业。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广泛,能较为主动地、多渠道地寻找就业的机会,如通过学校就业网、各种人才网站、学校大型招聘会、教师或同学通知、校园专场宣讲招聘会、就业信息公告栏、人才市场等等获取就业信息,而不是像以前的学生一样,对于就业是“等、靠、要”。而且现在的毕业生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调查中通过网络包括学校就业网与各种人才网获取就业信息占到了5 2.6 8%。
(3)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对于我校的毕业生情况,就业单位有句比较形象的概括:“下得去,上得来。”即既能下基层,又能在基层中提干受到重用。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比较不错,问卷中,在个人的内在素质、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四个主要指标体系中,很好与较好的比例占到了绝大多数,较差的评价基本上没有,一般的评价也只占到了较小一部分。其中对于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诚信度、专业技能等项目特别肯定。
另一方面,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存在不足。
(1)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调查各项数据指标中可以看出,毕业生除了对自身的思想品德与诚信度有较高的肯定度外,其他指标认为自身做得很好的比例与较好的比例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个人的专业能力方面,在专业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三个指标上认为自己很好的比例比较低。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中,也可以发现认为学生很优秀的比较少,较好的比例占的比较多,说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2)职业选择能力有待提高与完善。学生比较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缺少职业规划的意识,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一般要到高年级或者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才开始着手,时间上滞后;职业选择面有待进一步拓宽,毕业生一般将眼光聚集在省内的城市和地区,不太愿意到外省去,特别是西部地区;对就业的形势与就业现状不能正确认识,对就业环境、薪金等的要求过高,而且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一般眼高手低,缺乏从基层干起的决心。
(3)就业能力培养的机制不够健全。不论是学生认为自身的职业能力有待加强,还是认为自身的职业规划相对不足,归根结底,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职业生涯的指导工作有待加强。在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应加强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就业观念与就业心理、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
综上所述,目前普通高校在完成教书育人,培养合格毕业生目标的同时,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系统培养,与职业生涯设计上的指导,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思考及对策
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建设。
(1)必须充分拓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广度与深度,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横向来说,要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受众面,学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少数的学生精英、学生干部,更多的是普通的学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锤炼机会、进行课外教育时,更多地应关注普通学生的参与度,而不只是将眼光放在活动效应上;纵向来说,就是要积极开拓学生能力培养的渠道和方式,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学生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的模式,从实际出发,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拓能力培养铂新模式,完善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加强学生各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的能力。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进先进的心理教育理念与模式,如工作室制度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有效灵活的课堂教育,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吃苦精神;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加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的建设。
首先要充分调动整合学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教师、学生、学生自治组织的全体力量与资源,实现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就业,形成就业工作全员化;其次要从新生人学开始就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确立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制定分阶段的就业指导计划,通过模拟就业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再次要加快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门的人才,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实现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最后要引进科学完善的职业测评系统,加强对学生的面对面指导干预,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就业指导的个性化。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环境对人的能力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就业能力的形成及发展,离不开学校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宣讲、参观、实习、项目合作等多种式,为学生提供了解体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的桥梁;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就业能力也不例外,高校要积极了解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状况,并针对性地设计组织多种实践活动,按需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