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蔡元培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教育之标准,将美育规定为“超逸政治之教育”.本上使美育具有超越性品格。他以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以国家法令的形式.第一次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法定地位。自此以后,蔡元培几乎终身都在倡导美育,并身体力行,贡献良多。蔡元培继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优秀成果,汲取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的有益养料.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从而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具有了相对全面的美育思想体系.从学理上确立了美育的现代地位。
蔡元培,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美学家。他把自己宝贵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对中国传统美育所作的现代性转换,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发扬。
一、德高望重。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法定地位
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发展到清朝末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渐解体和最终崩溃,也走到了尽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启蒙民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但这批知识分子所采取的启蒙的方式或者说所走的启蒙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碧辉在《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20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现代性启蒙存在着社会启蒙和审美启蒙两条理路。社会启蒙又叫理性启蒙,是一种更为激进的政治层面上的启蒙;审美启蒙又叫个性启蒙,是以王国维、蔡元培和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所推崇的,他们鼓吹审美独立、艺术自治和建立中国现代美学、普及审美教育。他们着眼于个体的心灵改造、人格的重建。希望通过审美教育来改造人心,拯救社会,以实现中国的现代性启蒙。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审美启蒙道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也持批判的态度,但并不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是希望借鉴吸收西学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和现代性转换。由此观之,中国传统美育思想虽然说是走向了尽头,但并不是说走到了消亡.只是说古典美育的理论形态走到了尽头,而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在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美学家的努力下孕育着新的生机,实现着现代性的转换。
美育的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古已有之。“美育”这一术语却是德国诗人、哲学家、美学家席勒于1793年才提出来的。2O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出于启蒙民众、净化人心的目的,将席勒的美育思想引进国内。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的美育命题是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命题。因为席勒所提出的美育主要是针对启蒙理性发展以来所造成的过度的理性对人的感性和艺术精神的挤压.从而导致人的感性和理性的不协调、人格分裂的状况,因此具有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的意义。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稍早于蔡元培而倡导美育独立性的是王国维。王国维提出的关于美育建设的如下两点建议的确可以使他成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的开拓者.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首先.王国维美学思想立足于人的生存意义的根基之上。最具有人性的光辉。他率先提出人的“感情上之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观点,一方面凸显了美育的重要的独特地位,另一方面昭示了社会对世人“心理疾病”的重视,在今天仍具有振聋发聩的警世意义。其次,王国维对美育独立地位的深刻而独到的见识。王国维在《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一文中指出,像音乐诸如此类的美育学科.其“第一目的”当为“调和其感情”和“练习其聪明官及发声器是也”,否则,“若徒以干燥、拙劣之词,述道德上之教训,恐第二目的未达,而已失其第一之目的矣”。“第二目的”,王国维指的是道德教育。也就是说,王国维认为艺术教育的首要功能是美育.而不是德育。倘若硬要把艺术教育拉入德育之中,则恐怕德育的功能还没有达到。它的本来功能就已丧失了。这种观点,可以说对保持美育学科的独立发展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如果说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当之无愧的开,那么。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的奠基者就非蔡元培莫属了。相较于王国维,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丰富而系统.加之他以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数十年如一目身体力行、大力倡导与推广,让美育最终走进学校、走向社会。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成立.蔡元培担任了临时的教育总长。2月,蔡元培在《l临时公报》第l3号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明确提出了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美育主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且指出美育与世界观教育为“超轶政治之教育”。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孙中山领导的南京让位给袁世凯的北京。在北京成立初期,蔡元培仍留任教育总长,他推重美育的教育方针仍然得到了施行。例如,在1912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教育办法九条》第四条规定:“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1912年7月10日,蔡元培主持召开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蔡元培重申共和时代教育必须“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的主张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意见。虽然在会议召开之后不久,蔡元培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辞去了教育总长的职务,但会议实际上仍是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育部最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独立地位。1912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宗旨令》:“兹定教育宗旨,特公布之,此令。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中华民国元年九月初二部令第二号”。
蔡元培对于中国现代美育的贡献和作用首先是他以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教育标准,明确规定美育是“超逸政治之教育”,并将美育以独立的身份与地位写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大计,最终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法定的独立地位。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亘古未有的第一回,是蔡元培留给中国教育与文化史的不朽贡献,从而不但使美育获得了独立的品格,而且使具有几千历史的传统美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发扬光大
二、身体力行。推进中国现代美育的萌芽与新生
蔡元培在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法定地位之后,几乎终身都在倡导美育,并身体力行,努力实现着传统美育的现代性转换。因此,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独立地位才得以逐步地确立。正如他在(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一文中所言:“最近二十五年,受欧洲美术教育的影响,始着手各方面的建设,虽成绩不甚昭著,而美育一名词,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同为教育家所注意。这不能不算是二十五年的特色。具体而言,蔡元培又是如何为中国现代美育的发展与创新作出自己的贡献呢?首先,蔡元培非常重视对古代书画、国乐的搜集、整理和对外宣传工作,积极扶持、奖掖中西艺术的交融与创新。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国内先后创办了多所具有现代意义的音乐、美术专门学校。
蔡元培在对我国古代的艺术教育研究之后发现.中国古代的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与美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吾国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述,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后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殆无不于非正式教育中行其美育之作用。”正如蔡元培所言,中国传统美育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发挥其美育作用的优良传统。但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在近代已经处于日渐衰落的地步。对此,蔡元培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缺乏专门的艺术教育机关,二是中国艺术的研究和创造缺少科学的方法。为此,蔡元培非常重视对现代艺术教育事业的培育扶持.呼吁要吸收西方艺术教育的长处,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他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说中是这样倡导的:“今吾辈学画,当用科学之方法贯注之。除去名士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人美术”。
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艺术教育事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于西洋音乐和绘画艺术,国内尚处于在黑暗中摸索阶段。现代新的艺术思想由于对传统保守思想的突破与冲击,因此遭到了封建卫道士和思想保守者的非议.以至于排挤与打击。当时创办国内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艺术家刘海粟就曾因模特事件受到孙传芳的迫害。蔡元培极力为刘海粟声援,多次鼓励刘海粟要在继承、发扬中国艺术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能做到兼收并蓄,大胆地师法西洋艺术的长处。同时,蔡元培为上海美专的发展做过不少切实的工作。在蔡元培的倡导、奖掖和扶持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先后创立。蔡元培的这些业绩在当时虽不甚显著,但是我国现代的音乐、美术事业的发展是和当年蔡元培的启蒙、播种、培育之功分不开的.是和当年的北京美专、杭州艺专的教育分不开的。在主持北京大学期间,蔡元培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也为了推广他的美育主张和实践,在北大发起了各种文艺研究的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和音乐研究会都相继成立。他汲取近代欧洲美育的积极成果,扩大了我国传统美育实施的范围。在他多年来的倡导和影响下.许多具有现代美育意义的建设,诸如博物院、展览会、摄影术、演奏会、戏剧、公园等都从无到有开始出现。这为中国未来美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立下了开创之功。
其次,蔡元培兼收并蓄,在批判继承传统美育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教育的优点,扬弃传统美育思想中偏重伦理教化的弊端,主张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和自由创造能力,还美育以独立的品格。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育之道,育人之道的时代张扬。以蔡元培对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思想为例.蔡元培明确反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但是他对儒家中庸之道所倡导“和合”精神却是极为赞同:他反对“尊孔”.却并非反对孔子。他将孔子的精神归纳为仁、智、勇三个方面后,还特别指出,除此之外,孔子的精神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毫无宗教的迷信;二是利用美术的陶养。”因此,他认为孔子的“以智、仁、勇为范围.无宗教的迷信而有音乐的陶养,这是完全可以为师法的”。
蔡元培科举出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又数度赴欧游学考察,学贯中西,视野开阔,所以他对中西教育的优劣长短看得透彻清楚。他吸收康德的“审美无功利性”观点,试图用美的对象的“普遍”和“超脱”特征,来培育人们纯洁而高尚的品性.虽然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中国传统美育主流思想过于功利化倾向的反拨和纠偏。他对近代西洋教育考察后发现,真正的近代西洋教育“无一不取启发的教授法,处处体贴学生心理作用,用种种方法启发他的性灵,养成他的自动能力,好叫人类固有的智能,得以自由发展,不像那被动主义,灌输主义的教育,不顾学生心理的状态……”,所以他屡次倡导:“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三、笔耕不辍。建立了相对系统的中国现代美育思想体系
当前国际美育理论中存在着美育“自律论”与“从属论”的差异甚至对立。美育的“自律论”认为:美育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或类型,它有自己的本质属性、特征、功能,以及自己的规律和方法。用这种理论来重新审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并循着学科建设所要求的规范性轨迹来对蔡元培的大量看似零散的美学、美育论文进行梳理、概括。我们会发现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明显地可形成相对系统的美育思想体系。他对美育的性质特征、美育的功能和和美育的实施方法的论述,大体上勾勒出了现代美育学科的框架。而这是中国传统美育所无法比拟的。李泽厚、刘纲纪对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作过如是评价:“蔡元培对美育的提倡,较之于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具有更坚决、更进步、更广大的反封建反复古的进步意义,并且具有更高的科学理论水平,标志着在中国建立近代科学形态的美学第一次提上了历史的Et程这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李泽厚、刘纲纪认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具有“更高的科学理论水平”和“科学的形态”。我想这个评论是针对蔡元培对美育理论所进行的科学而系统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