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突出学习者主体地位。而建构主义思想是当代教学课程改革的基础,在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过程中需要突破认知主义下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的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主义思想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与上世纪中叶兴起的认知主义相比,还只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项复杂漫长的任务,不可能马上替代原有的学习理论,在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过程中需要突破认知主义下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还学生主体地位。
一、转变观念
1.学生观的转变:认知主义把学生看成是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学生是经验的无产者,学习只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个性得不到尊重,师生关系不平等。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和情意结构的基础上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和改造,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认知主义把学生看的太低.建构主义则对学生素质要求很高。就笔者现在所处的教育环境而言,还很难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资源的贫乏。教育环境的滞后很大程度上牵制着教学过程。现阶段只能在一部分课的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素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吸收转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参与,还需要逐步过渡。
2.教师观的转变。认知主义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执行教师的指令,导致学生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建构主义更愿意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学习规律,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不断“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知识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现阶段在我省大力推进新课改,要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困难重重,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和期望限制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多数家长更多地关注着分数,而且现行考核制度也反映出分数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放一手留一手。教师应不但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而且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现在的教师观处于新旧观念的过渡,社会还不能完全认同,教师观的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突破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地位、作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变化。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及今后的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1.从书本知识的权威性与绝对性走出来。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意味着知识在不断地变革。人类的知识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比如从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到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理论。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书本知识只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境。现阶段。在中小学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太少。更多的是生搬硬套格式的“听话”孩子。学生应在理解、记忆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改组,没有必要一味去猜测教师的心思。没有必要设法套用课本知识去应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更没有必要为课本知识所约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单靠课本知识难以应对。因而通过学习,从课本中学到最基本的知识。进而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必要的。
2.把教学过程从“给予”转化为“引导”。从“获得”进升为“探索”。这垦的教与学的过程由直接到间接的变化。对教师和学习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传统教学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多了.但学到的知识却更多了。教学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要的是学生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思路。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有人所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起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这些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了,到现在应试教育仍不能被取代,有人怀疑了,甚至要否定素质教育.但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中性的教学形式的弱点已渐趋显露.举国上下统一的课程模式抹杀了个性。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教师提供支持,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他们自己在具体情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反思,发展自我控制技能,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就能得以提高,成为独立学习者自我发展的主体。
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教师本人和学校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思考,大胆创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省级期刊
双月刊
省级期刊
双月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杂志
CSCD期刊
月刊
北大期刊
双月刊
统计源期刊
季刊
省级期刊
季刊
省级期刊
季刊
省级期刊
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