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如何进行面向学习者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同时结合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以网络为媒介的教学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同限制的不足,同时又为学习者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还应该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影响。
1.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安排的,是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其范围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其深度规定了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设计网络课程内容,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只有确定了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水平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在设计时应能够把-I'J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再次,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先进性,要选择较新版本的学习内容,使学习者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方法。
2.学习情境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就要求网络课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虚拟情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设计网络课程学习情境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多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2)创设灵活的交互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同时,开放性、协同性和共享性是网络的特性,因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创设协同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3)网络课程的控制要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或探索式学习。但有关学习者控制策略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控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完全的学习者控制会给一些学习者带来学习任务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时,要适当给予学习者主控权,坚持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必须详细考虑学习者需要查阅、了解哪些信息和知识,从而推荐相关网站或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便于学习者获得学习信息。(1)针对性。所推荐的网站或建立的资源库要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如果对学习资料不加选择,全盘搬到资源库中,不仅浪费学习者查阅资料的时间,而且使学习者不容易把握学习的重点,导致学习者低效率学习。(2)启发性。一味枯燥的学习容易引起学习者的疲劳和厌烦情绪,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在娱乐中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引起学习者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4.评价体系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应该较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而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在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及时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所以网络课程应安排一系列的问题对学习者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或考核,使学习者更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适当增加提示信息,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能力。在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学习者做出错误选择时,系统要适当地给予提示,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种自我建构能力。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实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并开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课程主要用于广大社会人群的普通话水平的测试培训,课程的结构设置如99页图1所示: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特别注意了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设计了临场指导、深入学习和方言辨正三大模块。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全程配音,创设图、文、声并茂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通过多种感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在学习资源的安排上,建立多种资源库,收集了针对各个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料,设置学习助理“小普”提供多方位导航,辅助学习者搜索开放的学习资源。此外,设置了课程讨论区,帮助学习者协作学习。通过评估反馈系统,学习者可以不断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自我分析,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整个课程体系的每一部分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益于学习者通过学习形成对普通话知识的意义建构。
1.“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该课程由临场指导、深入学习、方言辨正三个部分组成,所选择的内容都是按照最新《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来确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如表1)。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体现了逻辑性和系统性。每一章节都制定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指导,对学习任务予以量化,并提供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使学习者在系统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2.“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境。(1)导航设计。在以往的网络课程中,由于内容丰富且具有开放性,学习者“迷航”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设计导航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程中,设计了目录导航、检索导航、学习伙伴导航等多种导航方式。学习者可根据每一章中的上下节按钮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程中的所有知识节点,也可以通过导航图浏览整个课程知识节点间的结构关系,可以直接进入任一知识点的相应页面学习。
多样的导航方式给学习者以极大的灵活性,有效地避免了学习者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无所适从和无从下手的问题。(2)屏幕界面设计。在设计操作界面时,运用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和可控性强。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通过界面简洁友好而内部结构复杂的Flash功画呈现的。动画演示步骤根据内容需要进行设置,每一步都有操作提示和注意事项,学习者只需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即可。(3)交互情境设计。课程建立了课程讨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等诸多功能,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和讨论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进行发言、讨论,也可以通过邮件系统与主讲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非实时信息通讯,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程特别设置学习助理“小普”,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3.“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辅助学习者学习,课程建立了一系列的资源库并提供导航(如图1),供学习者深入学习。资源库由问题库、案例库、文献库等数据库组成。文献库主要是收集有关普通话的相关政策法规;问题库主要收集紧扣学习训练的相关问题,学习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案例库主要为测评反馈系统提供试题源,给学习者提供范例,提供练习的导向。此外,网络资源还收集了普通话学习的各种网站,并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分类,便于学习者有目的地登录自己所需的网站,不仅节省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而且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来辅助学习。
4.“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评估反馈系统。评估反馈系统分为课程调查系统和学习状况统计系统。授课教师可通过课程调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可通过对课程内容重复率的观察,了解学习难点,并通过笔记评论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估反馈,学习者既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把握,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熟练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在学习中逐渐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三、结语
随着网络化学习时代的到来,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同时,网络课程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网络课程的评价、资源的共享和知识产权问题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科技相融合,逐步完善网络课程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