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关于基于开放方式角度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4-12 15:22:00

本文主要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对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认为由干各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与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博弈,导致开放过程中的过度开发、恶性竞争,进而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低下,产业升级受阻。

  对外开放作为“改革开放”这一环志性名词的一半,可以说是rf1[1I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对外开放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经济上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就是引进外资和出口。

  尢论从最初的简单的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到后来把出口和投资(外资是重要成分)与消费并列作为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给予高度重视,我们一直给对外开放以很高的期待,实际上对外经济关系的建立也的确对巾国的经济发腮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巾圈日益暴露的经济内外失衡使我们不得不对开放的方式进行反思。尤其是次贷危饥演变成为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受到的经济上的冲击以及责任上的指责更使我们注意到对外开放过程巾的利益流失和在国际分工巾的不利地位。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的原因,方能探本溯源真正解决我们日前所面对的困难。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只就对外开放方面进行探讨。中国的经济发腱究竟需要怎样的开放?从长期和纯理论上讲,可能升放程度越高越好,但是开放是需要实际条件的,对于中国这样特殊的发腱中国家来说,问题可能需要更具体的分析。

  中国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贸易方面,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太大,大到什么地步,有经济学家称,大到在国际市场你买ff‘么什么涨价,你卖什么什么跌价的程度。这样,企业在国际贸易巾就很难扶得实际利益,这对于我们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贸易条件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地也限制了其发展和创新能力。笔者通过反思巾国在开放过程巾所忽略的,并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以期在国际经济交流巾扶得更好的效果。

  对外经济开放的最主要两个方面就是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在中国国内消费不足的情下,很多人视之为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并津津乐道。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国内市场不能建立?依靠外贸和招商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于发展的意义并不如数字本身所显示的那样显著,相反由于该过程巾地方和企业的种种不合理行为,导致我们对国外市场和企业的大量福利止度。

  1对外贸易

  出口被视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产业也一直在理论上居于主流地位。但巾国的出口在实现对经济规模和就业的贞献之外存在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对外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入会争辩说资本密集的工业制造的比例在很快增加而且比重也已经很高。但是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结果。大部分企业在这种资本密集型归类的产品生产巾,依然做的是技术含量低下的组装环节,可以说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外贸。这类贸易对于就业来说是有很大贞献的,但是这与我们经济发展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是巾国外向型经济建没的榜样和成功范例。但是目前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获得的成果除了数字上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他方面仍有待提高。除了经济总量上我们扶得的成果,我们的企业几乎没有世界品牌。大部分仍然是依靠成本优势的微利企业,这种经营模式一!J!『J不能持续:二!J!lJ劳动力优势本身就是一件另人尴尬的事情,这说明居民收入很低,也就是说居民从经济增长巾扶益不多。最重要的是低利润会限制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寄希望于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资金
提高台阶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变得遥远。笔者认为这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几乎趋于无限,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无法从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陷阱中走出来。而企业毫无疑问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放弃从劳动力的低价上获得的稳定收入,“冒险”投资进行研发创新。这种市场机制下的国际分工和利益分配至少对于中国是非常不利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的支持和引导,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人和创新能力提高。遗憾的是各地出于自身政绩考虑,往往选择短期利益即盲目扩大投资,造成的结果是各地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雷同、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进反退。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部分出口企业做的是表面赚钱实际赔钱的生意,其利润中扣除给予的电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可能变成负的,这样的企业何谈创新。而他们的生存基础是什么,不是市场,是各地方在不合理的政绩观支配下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率而刻意为之,这种增长显然有违我们的初衷。

  2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是否必要。“大量事实证明,中国所获得的直接开放收益相对低于跨国公司,甚至还付出了巨大的社会环境成本。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廉价劳动力,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依靠的是先进技术、创新产品。由于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以及解决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实现增长的强烈需求,中国在要素合作(国际分工)中处于合资谈判和价格决定的弱势地位。”(张幼文)招商引资现在被很多地方视为工作成绩的重要方面,产生一种非常盲目的心态,很多地方给予外资的优惠是很不合理的,这是对中国的民营企业的一种不公正对待和压制。实际上应该受到保护的恰恰是成长中的中国民营企业,然而由于各地方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使得很多不合理的政策出台。大多数研究者的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如孙俊,2002),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中,政策优惠一直是吸引FDI的重要动力,而且政策的效应并没有随时间而减弱。因此,各地区展开了吸引外资的竞争。为了能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设立开发区、减免税、无偿提供土地使用、低价转让国有资产权益等手段,将国家的外资优惠政策用到了极限。这些政策刺激是否必要以及不利影响有待实证。Itauf'ler和Wooton(1999)的研究认为,各国提出的竞争外资的优惠政策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没有任何正面影响,纯粹是资源浪费。对此观点笔者持肯定态度。外商投资也是按照市场规律来的,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符合这一条件,外资进人是自然的事情。而出于对辣期利益的急切或者各地方之间的无序竞争,使得我们无偿出让了大量本该获得的利益。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充分注意对民企的保护,使得市场在高端产品上被外国垄断,国内品牌却始终无法成长。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盲目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除了对短期的经济增长似乎是有利的以外,这造成了两方面不良后果。一是很多企业由于过度竞争而微利经营,发展能力受限。二是国内居民收人水平提高与经济增长幅度不成比例,内需不足。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内需不足将加大对出口的依赖,出口依赖加强又要导致更严重的恶性竞争,进一步恶化企业生存条件,阻碍产业升级。危机发生之后,我们也已经开始强调企业的创新,产业结构的升级。笔者认为要做到上述工作首先需要我们敢于放弃表面文章,敢于放弃部分短期利益。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保证短期的经济增长恐怕只能导致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这将导致我国企业国际竞争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破除了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制度束缚之后,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应该成为市场自身的行为,的工作应该转变到培育具有比较优势潜力的部门,而不是片面强调数据,造成很多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现在的增长需要后来买单的情况。在我国的生产能力己经建立并且过剩的条件下,的经济政策应该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国内外市场环境,从过度的投资偏好中撤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