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中国经济也没能独善其身。为了缓解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防止我国经济快速下滑,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但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共同作用下,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没有快速显现,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我国经济的下滑是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必然,而这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恰恰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国应抓住这次机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这次危机转化为实现中国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按照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推断,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后,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将随之而来,这个下降周期将不短于5年。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已经不能独善其身。是随波逐流,还是沧海横流,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一、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经济衰退情况下,在国家层面上拉动经济发展大体有三种形式: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出口拉动。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大体也有三种: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如近期我国的“四万亿”投资、银行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减税、刺激楼市、鼓励消费等等。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大多作用于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方面,力图通过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投资拉动占经济增长比重平均都在40%以上,经济的增长一直是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出口次之。投资拉动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经常伴随着低效、滥用、浪费,甚至腐败。比如,重复建设、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等等。长此以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那么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可行呢?我国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就提出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重点。但实际结果是:2000年,消费拉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投资拉动高3.6个百分点,自2001年开始,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6年落后于投资。消费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63.8%下降至2006年的39.2。这种状况看上去,颇具讽刺意味。要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拉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结果却是消费拉动的贡献率不升反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想最根本是:本应由提供的关乎民生的公共品(医疗、养老、教育)供给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老百姓来说储蓄比消费重要得多。
2007年,投资拉动高于消费拉动的状况初步得到扭转: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7年来首次高于投资,成为“三驾马车”中的老大。但好景不长,股市大跌。据估算,股市“蒸发”掉了24万亿。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我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这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美国次级贷危机、世界金融危机,使更多的人捂紧了钱包。在这种情况下,将目光转向农村市场。寄希望于从农村市场打开缺口,实现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目的。事实上,农民除了拥有一点土地外基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并且同样要面对生老病死、子女教育等等问题。所以农村市场对于消费增长来说作用不会太大。这样看来,短期内指望通过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目标难以实现。
“投资”副作用太大而且不能长久,“消费”也难堪重任,那么出口呢?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今年11月我国出口出现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负增长。造成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金融危机导致国外消费能力下降?还是我国出口商品已经不具竞争优势?或是其他因素?我国是否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呢?
近期,有关欧美发达国家普通消费者消费能力急剧下降的报道屡见不鲜。而一家国内玩具出口商11月对欧美市场的出口额已经下滑近20 %。其中下滑的绝大部分是高端产品,低端产品受冲击不大。此等例子比比皆是,看来金融危机导致国外消费能力下降是成立的。
我国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就不断攀升,竞争优势不断降低。2007年,随着人民币升值、次级债风波、出口退税下调、新劳动法颁布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仅广东地区倒闭的企业超过一万家。再加上,东南亚国家凭借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竞争。我国在纺织品、服装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原有的成本优势已经几乎消失殆尽。
导致我国出口急剧下降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国的出口目的地国家过于集中。2007年,仅欧盟、美国、日本就共占据了我国出口市场比例的63%。在这种出口模式下,我国很难规避市场风险。此次金融危机后,随着欧美国家经济受到重创,我国出口的急剧衰退,就是最好的佐证。
出口萎缩、消费乏力,出台的种种宏观经济政策也只是“寅吃卯粮”的应急策略,至于能不能奏效还要看国内外经济的走势。这种内外交困的状况已经不是我国“一己之力”能够扭转的了。
二、全球经济危机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次良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间万物有弊必有利。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经济也开始衰退,同时也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所谓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由从“微笑曲线”中段向曲线两端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
出口产品的构成比例可以较为直接的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28. 56%,与发达国家40%的平均出口水平相差甚远。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7 %,但3/4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其中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了我国总出口额的50 %,说到底中国只是国外大公司的一个廉价的加工车间而已。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绝大部分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产业结构水平低下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但为何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宏观经济较好。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即使不进行产业升级,低水平大规模的扩张,也可保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地方缺乏产业升级的紧迫感。
第二,产业升级过程较为困难。产业升级就要淘汰一些落后生产力,鼓励技术创新、引进技术资本密集的新兴产业、培育朝阳产业。这就会导致地方经济发展速度暂时放缓,财政收人暂时减少等负面效应的出现。这些负面影响会导致地方缺乏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三,产业升级需要恰当的时机。在经济平稳运行过程中进行产业升级,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成本,我国对地方的考核是以GDP发展速度为主,在这种体制下能付出足够耐心和成本的少之又少。如果不能出现恰当时机弱化或者改变原有的考核机制,从而为产业升级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产业升级很难较快实现。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恰恰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第一,我国宏观形势日趋严峻,低水平扩张已经难以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二,宏观经济困难,市场需求的减弱,一些过剩产能和落后生产力自然淘汰;第三,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对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预期会降低,这为地方进行产业升级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第四,有一定竞争力的产能也面临着更大竞争庄力,创新的动力更加强烈;第五,世界经济的衰退,我国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成本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吸引国外高端人才;第六,我国投资拉动经济的特点可以在短期内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将因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相对过剩资本引人我国,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
三、我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势
我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即将到来的情况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优势有三:
第一,劳动力成本优势。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软件外包、高端制造业、产品研发等,面临空前的挑战,很多企业已经大幅裁员,其降低企业成本的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而降低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能由成本更低地区完成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虽然我国低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减弱。但在较高技术水平劳动力层面成本优势依然明显,而且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优势极其明显。
第二,发展环境优势。目前我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硬件条件。再加上我国的对于产业链高端阶段的产业转移,提供的优惠政策是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如果我国能抓住这次机遇,引进来、走出去。一方面将资金投向引进国外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另一方面,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并购国外拥有核心技术和完善营销网络的跨国企业。那么我国倡导很久的“产业升级”,也许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第三,发展潜力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今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将着力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由内需拉动上来。随着内需的逐步增强,以及全民性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国内市场将极为广阔。届时,那些已经在国内建立生产、研发基地的企业将具备相当大的竞争优势,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在这个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产业升级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如果我国能有一种卧薪尝胆的决心,韬光养晦,在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拿出一部分力量,对内培育、支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对外引进、并购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转危机为机遇是大有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