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浅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分析

时间:2023-04-12 15:22:00

商业银行对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及风险管理机制健全与否,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稳健性至关重要。我国商业银行现存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完善、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提高其经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相继上市,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都建立起了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其管理体制与风险应对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公司治理架构在职责划分上远未清晰到位,银行业种种顽疾也并未随其上市而烟消云散。在金融业全面开放之际,深人考量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控制与管理现状,对于改进、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稳定金融体系乃至保证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主要风险

伴随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面临的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就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如下金融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遵照合同规定按时偿还债务而使银行遭受损失,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存在大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普遍低下,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资本金的质量与数量是商业银行信用的有力保证,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其资本金质量,使原本就自有资本不足的状况雪上加霜,进而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市场风险

在国际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虽然仍实行分业经营,但商业银行通过代理等方式实现了同保险业的交叉,发行货币基金实现了对证券业的渗透。天津滨海新区更是在2006年被确定为我国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政策上允许其在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将拓展至金融的多个领域作为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风险。
 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运营不成熟以及相关立法的滞后,导致其参与企业主体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加之商业银行缺乏来自外部的有效监管和内部规范经营的控制机制,危及其信贷资金的安全.大大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

  (三)利率风险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的变动平稳且易于预测,利率风险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附属职能。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更多受市场规律的影响.遵循市场规律运行,利率的变动频繁且难以预测。利率风险也随之上升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资产、负债的市值因利率变动而变动,并波及清偿能力.进而引发流动性问题。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明显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如何应对利率调整的政策风险及此后的利率波动风险.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课题。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大多缘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力我国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产生了大量的操作风险案件商业银行改制中普遍存在的金融资产产权不明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使得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进而引发诸多经营风险.特别是由于银行“内部人”利益等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诈和盗窃案件,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现状

  (一)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框架

  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的增多,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风险管理方面,普遍加强了资产负债管理 各行均设有相应的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建立了资产负债控制和监测制度,定期考核资产负债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适时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方面,初步建立了银行内部监督制度 各行都普遍设有稽核监察部门,对信贷资产质量和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实施监督监察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相继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稽核监督体系,不断健全总行对资金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制度,加强了总行对系统内资金清算、汇差资金、拆借资金和备付金的控制。

  外部监管方面,监管部门相继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年9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3月)、《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2004年12月)、《关于加大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力度的通知》(2005年3月)等风险监管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各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具体办法,初步形成了内控体系。

  (二)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内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国外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对银行风险的主观认识不充分,缺乏银行发展的长远规划,由此导致过分看重规模,而对资产质量认识不充分;其次,商业银行运行的组织结构不科学,从外部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分支机构设置不经济等严重问题,到内部机构设置重叠、部门和岗位职责不清、相互之间信息互动不畅等突出弊端,因而不能对金融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第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风险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的市场风险定价能力.难以实现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分离。同时,各行也都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对客户的信用评级还比较初级,风险的量化分析技术比较落后;最后,各行在制度建设方面仍IF1任重道远 就目前现状而言,许多商业银行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健全但缺乏执行力。维系银行风险控制系统是比较零散、相对陈旧、执行力差的规章制度,而不是动力充足、传导有效、运作良好的控制机制,与银行自身风险控制需要和外部风险监管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

  根据《巴塞尔核心原则》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按照最低资本、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市场约束等三项基本要求。结合新协议广泛涵盖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等管理规范规定.充分坚持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建立商业银行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组成,它是现代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制度保证。重视和强化银行的内部监督控制。在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中设立独立的、只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审机构。考虑对风险管理控制的要求,科学的治理结构中应包含一个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稽核委员会和风险经理在内的相对独立的风险监控体系。

  (二)明确业务部门风险控制分工及相互制衡关系

  为体现风险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功能要求,商业银行应在强调各业务部门相互独立的同时,更强调业务运作的相互制约,以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中交叉监督、双重控制的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按风险类别分别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并由该主管部门牵头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关联会议.进行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的讨论。

  (三)健全完善严密、审慎的授权审批制度

  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考虑建立包括贷款权限(部门、个人)、风险限额和审批程序等在内的严密、审慎的授权审批制度。银行内部的授权与审批制度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并提交董事会认可。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

  有效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是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避免和减少损失的关键制度安排。商业银行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行业务部门对其下属分支机构业务部门的对口检查检查的形式主要有要求报送并审查有关业务资料、财务报表、专门问题报告、召集分支机构行长或业务部门经理座谈会等:二是总行审计稽核部门对其下属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稽核或专项审计:三是银行日常自查及外聘审计、会计师进行检查分支机构内部同样设立专门的稽核部门,负责检查每月发生的各项业务单据,检查情况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行长优先考虑解决稽核部门发现的问题。

  当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述相关分析仅是其中一隅要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安全性和持续性.应在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风险管理与分析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