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文章从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走向出发,分别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及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动向,概述了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在总结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三所重点师范院校在当前形势下采取的发展策略。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发展策略;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
2007年,教育部开始对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经历了l0年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后,国家重新恢复对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的优惠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承担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使命,教师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对优质师资的迫切需要;教师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师的职业训练过程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断裂、职前一次性培训与教师专业不断发展之间的张力¨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面对当前的形势,教师教育改革出路何在?本文拟从教师教育的国外、国内发展走向出发,阐述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及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
(一)近年来,美国在教师教育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确立优质教学的新标准和进行相应的改革。为了提高美国教育质量,美国和各专业教育团体在制定学生应达到的更高学业标准和教师应达到的教学标准方面花费了巨大的心力。美国联邦和州都全力投入到制定学生学业的新标准中。在为学生建立学业标准的同时,美国也建立了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教师专业标准。在这种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院和大学都对自己的教育计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将学制延长为5年、加强教学实习、参与专业化发展学校等,同时电加强了学生专业学科的学习。
2.加强教师的职前和初任阶段的培养工作。美国各州所做的工作包括:
(1)开发与绩效体系相关的新的教师培养标准。如得克萨斯州规定,如果某一教师教育机构70%毕业生不能通过州的教师许可证书考试,该机构教师教育计划就要被暂缓鉴定。
(2)加强对教师培养计划的鉴定。1998年“高等教育法”颁布后,美国对教师培养计划的鉴定工作开始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按照这一法规的要求,凡是接受联邦补助金的设有教师教育专业的院校,每年必须向联邦提供有关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报告卡,内容包括教师资格和证书考试通过率、教师教育专业是否获得同意或认定、学科知识和教育实习情况等。
(3)实施“替代性教师教育证书计划”。为拓展教师的来源渠道,对那些没有在传统的教师教育学院受过训练而意欲成为教师的人士,对他们进行一种以现场培训为主的替代性训练,让具有大学文凭而没有获得教师证书但愿意从教的人士进入教学领域。
3.激励和支持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州正在为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提供资源和进行某种形式的规范。另外,州还为地方的专业化发展指定特定的主题,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化发展所需的时间等。
(二)在确立国家课程标准后,英国近十几年来以提高教育标准为宗旨的教育改革逐渐将改革焦点落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上来,教师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英国推出的改革措施有:
1.扩大教师的准入和培训途径。英国由于近年来教师极度短缺,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师准人途径,它规定:“高中毕业联考”(GcsE)中数学和英语成绩C级以上的毕业生,都有资格成为中小学教师。这类教师是不具备资格的教师,要成为“合格教师”,就必须满足英国“教师职业标准”,获取教师资格证。英国取得教师资格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本科课程学习途径,在两年预科(A—Leve1)课程的基础上,经过3—4年的学习,同时取得教育学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身份”。二是研究生课程途径,一般学习1年。从事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的学生,学习期限为2年,毕业时同时获取“教育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身份”。三是在职人员学习途径,这是由英国“教育培训局”(ITA)组织的对年满24周岁、未接受过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毕业生和注册教师课程(RTP)。
2.制定教师教育法定的国家课程。英国的“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了法定的国家课程,这些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信息与通讯技术。
3.注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体化。英国的这一轮改革不仅对职前教师教育,而且着重加强了对在职教师教育间的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将职前和在职教育连为一体,强调职前和任职教育的衔接和过渡,注重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来推动教师教育改革。
4.鼓励教师在优质的专业化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英国的教师教育出现了极为强烈的注重教学实践的倾向,英国在职教师教育改革相当一部分举措,都是为了鼓励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学习教学、实现专业发展而设的。
(三)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制定并实施了一些新的教师教育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1.实行“宽严并进”的教师资格证制度。一方面,对特别证书持有者的“宽松”(特别资格证的取得相对容易,而且打破了“大学培养教师”的原则);另一方面,对普通证书持有者的“严格”,表现为提高普通证书授予的标准,并严格对证书持有者的管理。这项改革是基于“专业性的确立、开放制的教师养成和重视在职研修”的基本理念。
2.职前培养注重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一直强调大学要培养学生进行教学和学生指导的实际能力。但是在政策制定中,又常常面临着理论与实践难以两全的情况。从日本教育改革的以往措施和新制定的政策来看,其教师职前教育日益偏重于强调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
3.通过专门的研究生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研究生院制度的基本方针初步设定为:(1)以大学生阶段养成的基础性的教师资质能力为前提,突出培养教师职业应具有的高度专业性;(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培养确定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人性;(4)重视与学校现场、用人单位等的联系和合作;(5)依据第三者评价来确立不断检测和改善的运营体系。
(四)在俄罗斯,教师教育总是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俄罗斯不仅有重视教师教育的传统,而且俄罗斯的教师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即不问断教师教育体系。俄罗斯在不间断教师教育体系内部施行一体化,即表现为教学一科研一教育的综合、学前教育机构、中学以及初等、中等、大学、大学后职业教育机构的联合,以此保证了教师教育的继续性、连续性与整体性。俄罗斯不问断教师教育新体系的目标及任务主要围绕“探索科学与科学教学法的保障体系、修正与确定其保障体系、完善教师教育管理体系、实施教师教育继续培训、宣传与交流研究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期望获得的成果是“以取得所提出的教师教育质量结果,提高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职业灵活性”为核心成果。
综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是普遍建立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二是重视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如美国、英国和俄罗斯,它们都力图通过加强对教育的干预来实现这一目标;三是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四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强调职前和在职教育的衔接和过渡,注重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来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在这方面,俄罗斯和英国比较突出;五是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来源多样化,如美国、英国和日本;六是教师职前培养朝研究生方向发展,比较典型的是日本。
二、国内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
从目前来看,“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即教师培养大学化、教师来源多样化、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教师职业专业化’’。
(一)教师培养大学化。即“教师教育大学化”,就是将教师教育纳入到大学空间,并按照大学运行规律举办教师教育。一般而言,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实施有两类模式:“连续性教师教育模式”和“并行性教师教育模式”。“连续性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大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后继续学习1—2年的教师教育课程;“并行性教师教育模式”中,学生在学习学术型课程的同时学习教师教育课程。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学生必须完成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二)教师来源多样化。l999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师教育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对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与创新。从此,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一改过去的封闭模式,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由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综合性大学也不失时机地推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形成了教师来源多样化的局面。
(三)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突破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割裂,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互不衔接,不同教育机构不相往来的教育模式,建立起职前与在职教育、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的教师教育机构体系。统一规划和设计教师教育内容,即把职前教师培养、新教师人职辅导和在职教师提高这几个阶段的教师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通盘考虑,确定培养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设置课程结构、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等。在统一规划下,重新调整和组合原来分别承担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不同任务、相互分割、互不联系的师资力量,建立一支职前、在职既各有侧重又有合作,相互融通合一的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养成是一种专业化过程,内容包括具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的培养培训模式和课程计划、专门的教师教育评价标准。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教师职业规范要求的确定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表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发展策略
面对新的教师教育改革形势,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策略,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
(一)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标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前教育环境。华东师范大学根据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培养目标,在学术取向、专业取向和实践取向整合的要求下,在教学计划中构建了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三大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他们重点改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旨在从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伦理出发,培养师范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鉴于教师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他们紧紧围绕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提出构建“见习、课题研习和实习(支教)一体化”和实施四年一贯养成教育的改革目标。在实施职业养成教育、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方面,他们整体规划了师范生课堂内外各类教育活动,实施四年综合素质提升计划。由知名教育家领衔组建“孟宪承书院”,加强课堂内外各类教育活动,探索四年一贯、循序渐进的免费师范生职业养成教育模式,增强师范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突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创新。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4+x”教师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把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师的养成相剥离,将培养层次上移,使教师教育的学科基础由原来的一元变成多元、由单一转变为综合型,有利于教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他们创建了新型的教师教育硕士专业(4+2),新开设了供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块(4+0,与教师资格证书挂钩),再加上原有的双学位(4+0)、教育学硕士(4+3)和教育硕士(职后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师培养体系”。
(三)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华中师范大学采取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相对独立的培养模式,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按大类进行培养,教师教育以提高学科专业教育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师范专业的学生应同时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的学习,方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对师范生推行半年顶岗实习的制度。此外,他们还探索实行四年本科教育与两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衔接的“4+2”课程学习制度,按照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本科教育一中小学教育服务实践一继续教育一再实践”的思路,学生从本科第8学期开始参加教育硕士的课程学习,且修取的学分实行本科和硕士教育互认制度,本科毕业进入基础教育学校服务的同时,以远程教育和假期面授方式修读其他课程,完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业,从而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教师教育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乎国家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因此,必须认清教师教育发展的动向,以正确的发展策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