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关于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3-04-12 15:22:00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高师教师教育培养的未来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师教师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为依据深入进行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为中小学培养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和自身不断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

  高师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必然制约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我国自2001年6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现如今已全部实施了根据新课程标准构建起来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的实施,也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要确保实现培养目标,就必须要依据基础教育新课程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否则,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必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彻底的失败。
  近几年来,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已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培养未来教师的质量。如课程改革往往只偏重各门学科内部进行,忽视将学科的课程改革纳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进行整体改革;只是注重宏观上依据社会发展进行课程改革,而忽略了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变化等。这就难免使高师教师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素质不尽如人意,不适应中小学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师教师教育必须深入地进行课程改革,以确保培养教师的质量。本文就高师教师教育进行的课程改革,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以《纲要》课程改革精神为依据改革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纲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动指南,确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并根据它规定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对教师的素质也就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师教师教育要实现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依据《纲要》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来改革自身的课程体系,而不能脱离基础教育实际需要单独地进行课程改革。
  《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纲要》要求基础教育加强开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设置的这些变化,就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过去学科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既要具有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劳动技术教育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因此,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的高师院校,必须在教师教育的质量规格上进行调整,使它与基础教育所需求的师资规格保持一致;必须以《纲要》课程改革的精神为依据,对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进行整体改革。其课程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在保留以往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长处的基础上,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实践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学科研究方法课程、教育教学艺术方面的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使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更加合理。这样的课程体系,才能使未来教师形成的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根据《纲要》设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纲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也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通过新课程的教学,使中小学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能够质疑、调查、探究,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等。这就要求高师教师教育把未来教师培养成为具有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服务、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的意识,具有帮助学生掌握和形成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善于建立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心理相容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据此,高师教师教育通过课程改革,应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加强设置内容具有先进性的课程,重视具有时代性教育理论课程、方法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使未来教师掌握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育观,形成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掌握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  此外,高师教师教育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要根据《纲要》中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精神的规定进行,才能取得培养合格教师的成效。因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的,而这些课程标准的制定,都必须符合《纲要》中有关课程标准的精神。《纲要》中有关课程标准精神的规定,就对基础教育各门学科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安排起制约作用,也就对各门学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不同要求。具体来说,首先,鉴于《纲要》中要求“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高师教师教育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在加强“两课”课程建设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课程的思想性,提高未来教师的思想素质,使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具备教育中小学生的方式方法,形成教育中小学生的技能技巧。其次,根据《纲要》提出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师教师教育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改变过去专业课程只是向专业纵深方向发展的现状,而要加强基础课程、人文课程、融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使未来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广博的文化修养,善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依据《纲要》指出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高师教师教育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就要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变化,构建符合高中新课程要求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如对原有专业课程进行精简、整合与贯通和重新开设部分时代性、生活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强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胜任中小学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依据改革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及其比例
  
  所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通常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毕生的专业训练,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出高尚的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增强适应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教师”的过程。如果一名合格教师做不到专业化发展,他将无法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逐渐成为误人子弟的不合格教师。因此,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依据,为未来教师将来专业化发展提供扎实的知识和能力,使其走上教育岗位后能够不断地专业化发展,成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内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比较高的专业技能,了解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具有高尚的专业道德,以人为本,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不断进修的意识;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决策,有自主权,而不只是奉命行事;具备必需的专业能力结构,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专业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未来教师要形成这些素质,就需要高师教师教育通过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及其比例来实现。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要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束缚,构建有利于学生将来专业化发展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高师教师教育要逐步完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及比例,使其科学而合理,为学生日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第一,高师教师教育要通过课程改革,优化通识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及比例,努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使其具备合格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素质。如高师教师教育对教育专业课的改革,要在原有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课、教育实践课的设置,使学生掌握教育原理知识、课堂教学知识、心理健康与辅导知识、课堂与班级管理知识、教育环境与教育技术知识等,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掌握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如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问题探究法等。第二,高师教师教育要改革专业课程的结构,加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使学生掌握科学而合理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特别是要通过扩大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训练学生的从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将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三,要通过增加思想性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使其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增强职业责任感,乐于教学,提高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既然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好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准备,那么,它的改革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考虑时代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使高师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如目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就必须增加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教育技术学、听课艺术等课程,课程内容要体现和反映先进的教育观点、教与学的方法和各学科的前沿知识,使学生获得新的教育理念、从教的能力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二是要考虑通用知识课程、学科知识课程、教育科学知识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比例,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扩大教育科学知识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重点是加强教育实践环节。三是要考虑高师培养教师去向的实际特点。不同层次和地区高师培养未来教师的去向有所差别,而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对教师有不同的实际需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就不能简单地整齐划一,要因地制宜。高师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层次和面向培养教师的主要地区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结构、比例等,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实效性课程。如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教师的地方高师院校,就应该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设置科学种田、果树栽培技术方面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农村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教学和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