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中小学输送新鲜血液的历史重任,因此,高师教育教学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真正有效、有力的变革,从而适应教师教育培养和专业化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的素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高,因此,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高师院校是我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任务。如何培养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型教师,满足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紧迫而重要的是高师教育的教学亟需全面的改革。
一、教学目标旨在成就未来教师的专业能力
高师教育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强调走进基础教育改革,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努力面向中小学、面向课堂、面向讲台,培养既有深厚的教师专业功底,又有精良的育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从而凸显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成效。
教学目标要盯紧的是两头,一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教师的专业角色需大大转变。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提问者、辅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聆听者、欣赏者、关怀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照顾者、引导者和榜样。新的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他们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和具有不断探究的精神。另一头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教育,要构造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学机制。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景的知识、情意、能力的集合。教师的专业是特殊的复合型专业,包括所教授的学科专业和教育学科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当然包含着两方面的专业素养。成就未来教师的专业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也就决定了高师院校的教学目标,即定位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而进行。教学目标体系以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淡化偏片的高学科性意识,真正体现教师培养目标的根本特征,把握好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够用、教育学科知识鲜亮、实践性知识突出、专业技能有针对性、专业情意跟得上的原则。高师院校在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课程及其教学中,应强化二者的互动和融通,力求保持平衡,把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情意和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能等到学科专业学习结束后才安排教育专业课程,更不能把教育类课程过分知识化、学科体系化,而应两头并行,相互照应,整体推进。
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其它的教学目标均应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进行。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更能培养师范生的全面素质,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要包含鲜明而全面的教师专业知识
高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相应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安排。此外,明确教师专业能力的特点,对于把握高师的教学特性、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高师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多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以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师范生的精良专业素质。第二,面向现代中小学教师教学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高师教育传统的教学课程、内容要调整、革新:强化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历史、学科研究、学科方法论、学科文化、学科社会功能、学科精神,培养对学科高度热爱的情感、信念;帮助师范生熟悉中小学相关学科课程知识及其教学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其和学生沟通的知识与技巧;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反思等教师教育专业内容精选出来,纳入高师教学过程中,凸显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发展性。应当说,中小学课程已进入第八轮了,但高师教育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科教学论的内容陈旧,有些已很不适应,这就要下大力气去研究,解决好内容的更新与发展,从而使高师教育的教学内容真正为师范生将来走向教师岗位做好准备,为他们打开教师职业生涯的大门和可持续发展的通道。
以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安排教师教育教学内容,既要关注师范生系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满足他们应聘和工作时的“必需够用”,同时还要关注师范生的实际能力,使他们毕业后成功跨人教师岗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相应的中小学所教学科,展开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注重学术性、应用性、有效性和基础性,以适应未来教学质量的要求。针对教育教学技能、方法要引入实践教学内容,开展足够的实践教学。如备课、讲课、听课、说课、评课以及“三笔一画一话”、教育技术等,突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着力夯实终身教育理念和创造性教学的基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套做新型教师、合格教师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突出以励志为中心,以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情意、育人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思想教育,为师范生添加鲜亮的底色和为人师的厚重。
三、教学理念、机制应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连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最根本的出路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而肩负这一历史重任的师范院校必须在教学理念、机制做出积极的变革。理念是一面旗帜,好比指示方向的路标和灯塔,机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纵览历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先抓教师队伍建设而后开始抓教育。因为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今天,决定着校园的今天,影响着学生的明天,也就决定着祖国的未来。
那么,作为教师的教师——高师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行动的跟进,不能站立于中小学教学的前沿,仍然守着原来多年不变的一本教科书,一副过时的教育思维,对中小学正在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不知晓,对课改、考改、教改,甚至什么是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新课程三维目标、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更新,没有个透彻的了解,怎能培养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型教师呢?
因此,高师院校要彻底打破陈旧的条条框框和“权威”、“专家”的一言堂,解放思想,坚决摆脱新旧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一个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连动,并不断反思、批判、创新的教学机制和大教学观。如聘请中小学亲历新课程改革、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并有较高教学研究水平的省级骨干教师来任教学科研究课程和课程教学论,创设自由、提升、创新的教学环境。高师教师应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重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达到学以致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时时刻刻密切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彻底改变上的课不少,获得的东西不多;学习的功夫不少,有用的东西不多的状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力戒空泛、做作和内耗于新旧教条之中的空洞与假做,这是当前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高师教育的教学过程实质是高师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师教育专业技术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形成职业道德,获得教师专业育人能力和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从而实现高师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特征而采用不同的方法。长期延续的重分割性学科,重知识体系,重传授、记忆与纸质考试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到一个中心(教师专业能力)两个基本点(所教学科和教育学科)为本的教学上来,转变到以问题为本、参与式研究和真正的中小学教学情景上来。特别要走进中小学教学的课堂田园,有针对性,注重实效性、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展开教学。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高师教育教学仍以灌输加记忆,笔试加分数的方法进行,即使学生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也不能真正走向讲台。因为,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人口关很严,每年公开招聘,先考试再面试,竞争十分激烈,录取率不高。这就是挑战,是对高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突出强化口头表达、动手操作、书写讲解等训练。特别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如每一个学期安排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中小学课堂去听课、评课、备课、讲课、说课;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做家教;利用网络进行培训;开展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等。并且注意创设使学生踊跃投身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和“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学本领”的教学生态。通过四年,不是短期,更不是速成的教师教育专业的职前培养,真正把高师院校的“产品”——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新型中小学教师打造成合格的,人民满意的“产品”。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解决好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学科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矛盾。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两个基本点的平衡性、有机性。解决的有效办法是教育专业课程的革新:一是时间上,从大一就开始安排教育类课程;二是空间上有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三是有理论、有实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五、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育专业的实际能力
根据高师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改革,相应的教学评价必须进行革新,注重考查学生的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教学评价是以试卷考试为主要标准的缺点,高师教育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实际应用和需要的角度以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标准而做出革新。
应在考试的同时,增加对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和教师教育专业能力的考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职业能力,重社会评价,建立起以教师专业能力为导向,以教学大纲和实际应用为标准,常规考试和专业技术测试相结合的科学的、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可采用笔试、口试、动手操作和技术比试等方式进行考核。实际上,教师专业技术是综合的,我们要恰到好处地去分解,要分阶段训练,因而考核也就跟着阶段进行。结合学生在中小学课堂里的听课、评课、备课、讲课、说课等,请中小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予以评价。同时,还要注意校内考核与社会考评相结合,教学评价与毕业生参加省级统一招聘考试和聘任相结合,把用人学校的满意度结合到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中,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现代中小学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新型教师。
我国基础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高师教育的教学担负着历史的重任。教育发展,教师优先。今天的高师教育的教学影响和决定着明天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也就影响和决定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