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浅析以“校本研究”引领职后教育课程改革——从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置谈起

时间:2023-04-12 15:22:00

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置中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全面、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欠妥当、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尽合理等。为此在职后教育阶段要更新课程理念?设置研究型课程?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中小学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校本研究的意识?提高校本研究的能力?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月衬胃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本所开展的教育科研。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宗旨?依靠教师及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得以展开。它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及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川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解决本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出发点;第二?以本校的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和骨干?‘寓研于教?寓教于研’;第三?选择利用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研究课题、方法以及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系统的改革实践;第四?研究结果具有实用价值?能及时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提高本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校本研究的价值已经被许多理论专家与中小学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成效事实所证实。斯滕豪斯认为:教师在作为课程开发最适宜的主体时必须进行“校本研究”?课程必须建立在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是研究者而不是顺从者。叶澜教授也认为:“如果一个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并不像他期望的那样成功?但只要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对所探讨的问题?总会得到答案的。”图教师从现实中获得的经验在没有得到研究之前仅仅属于个人体验?常以隐性的观念或沉默的经验方式存在?如果在职后教育阶段不能够将其显性化、明晰化、专业化?或许永远无法被教师本人清醒地意识到。C.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而他提出了著名的“经验+反思=成长”模式。因此?在职后教育阶段建构校本研究型课程?在专家型教师指导下?借助合理的课程设置?利用较为集中的学习时间?培养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意识和能力?帮助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修正已有的经验?创造性地工作和发展?是职后教育课程设置的主旨。

  二、职后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其影响

  1.课程目标不明确?导向模糊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茶的当今?社会对每个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在这一前提下?通过校本研究造就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势所趋?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客观需求。但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并不明确?对于课程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没有明确反映?尤其缺乏适宜在职教师的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明确规定?致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课程目标主要以补偿教育为中心?以获取学历为终端?忽视了教师在职后教育阶段的专业发展目标?呈现出“偏离素质教育目标而趋向学历目标;偏离实用目标而趋向装饰性目标;偏离主体性目标而趋向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目标”的现状。

  2.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职后教育的课程计划偏重于教师职业手段的改善?即偏重于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及学历的改善?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专业选修及实践课程比例严重不足?缺乏校本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如缺少涉及教师教学策略、技能技巧、社会、情感、人文教育、历史等课程的设置。教师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兴趣爱好等个性无法施展?制约了教师有效利用实践经验的能力提升?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
 3.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方式方法欠妥当

  职后教育的课程内容普遍陈旧?偏向繁琐的理论性知识?而且重复较多?缺乏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课程内容?所以?教师在内化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规范、锻造职业能力及形成职业性格方面知之甚少。而课程内容组织门类较多?分科过细?使得教师观念落后?思维受到限制?知识视野狭窄。在倡导实施综合性课程的今天?职后教育课程内容不能建构教师的综合性知识?表明在实践中实施综合性课程改革的可能性不大。在课程进程中?职后教育课程仍然严格依据预设课程计划、课程大纲?采用短期集中授课方式?不适合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实际。

  4.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

  对教师教育的研究要求以实践为依据?全面客观地评价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然而在职后教育阶段采取的评价方式却是单一的?再加上学校、上级只用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自然只会应付当前的任务?无心也无暇顾及“校本研究”。因为单一的评价目的旨在寻找差距?不在乎教师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必然会出现与评价标准不相符的结果?直接引导教师去迎合功利性评价的标准。而忽视一些无法测量却又很有价值的东西?事实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

  上述课程问题?为职后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考的问题与契机。因此树立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置的新理念?改变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开辟新途径?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构筑一个有效的平台势在必行。

  三、基于校本研究理念?建构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职后教育课程的发展也正在解构与重建之中。随着知识的增长?社会已经演化为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的社会需要中小学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要具备在研究中学习的理念。

  1.明确职后教育的课程目标

  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主要以间题为中心?与成人相关的实践活动决定课程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成人课程的大部分(包括情感的、文化的、认知的、学术的领域)都不适合按学科来定位?最好的策略就是连续不断的回顾与反思?转变成人专业发展的观念。

  在职后教育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成人的学习水平?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改变学校与教师发展的现状?求得教师生存的保障。另外?还应确立发展性课程目标?坚持开放的课程观?遵循分层递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究意识?积累校本研究经验?从而提高教师校本研究的能力。职后教育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小学培养研究型教师?而不是向他们传递知识后评价他们运用的程度。

  2.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

  本着健全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当务之急是完善各类课程比例。为此?要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实际?缩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的差距?提高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研究型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增设新课程?如课堂管理学?环境卫生学?社会学?教师仪表仪态学?教师心理健康学等;另外?结合成人学习时间短暂而集中的特点?精选课程内容?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建构多种知识之间的意义网络。如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各门教育理论学科、综合各门教育教学法学科?形成融合性学科;以生活为轴心?组织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家庭教育经验形成新的融合性学科;以研究型课程为中心?建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技能的新型课程?逐步将专业课程与学术课程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整合?引导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
 

3.改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

  要改变职后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先排除旧的、难的、繁琐的、重复的内容?增加适合的新内容?给一线教师课程参与权?让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职后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及方式方法的设计。要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共同体验与分享同仁的实践经验、工作的乐趣和困惑?为此必须改变功利的形式的做法?以科学的观念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断深人实际?实地查找问题?共同研究对策。经验是成人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学习者的经验本质上是对成人的尊重。所以?职后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成人学习的有利条件—丰富的经验?采用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分析经验为核心的共同学习的校本研究方式?如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使一线教师及时理清头脑中各种潜在的观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和策略?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地把握复杂教学情境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坚持开放的课程观?改变以教室为唯一学习场所的传统做法?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构建联系社会现实的综合性课程内容?寻求解决学校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的实用方式方法。

  4.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肯定学习者自身蕴藏的学习潜力?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愿望和能力?重视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亦即教师应能够独立于外在压力?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定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校本研究型课程的价值在于:解构专家设计的课程?消弱成人教育者的课程权威;改变一线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让教师把自身看作认识的主体而非他人设计的对象?解决自己的问题?服务于自己?真正实现自主发展的愿望。中小学教师始终处于教育教学的前沿?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引导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有着不同于研究者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将知识深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烈愿望?他们所具备的条件正是建构校本研究型课程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为此?佐藤学倡导以“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教育模式”挖掘和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在职后教育阶段?要尊重中小学教师的自主性?鼓励他们不断探索?自主设计课程?真正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

  5.健全“校本研究”的保津措施

  构建职后教育课程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根据教师的实际发展需要提高他们的能力。为此?要改变以往以成绩考核为手段的评价制度?从知识、道德、人文精神、意志、敏锐观察力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方位进行考察与评价。校本研究是持续的活动?校本研究型课程建构也应该是持续进行的?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性保护措施?以确保校本研究课程设置从思想观念变成实际行动。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为中小学教师创设环境条件?减轻其工作负担和压力?延长并提供专门的学习时间?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其次?把集中授课与深人实际结合起来?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再次?实行民主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校本研究后续发展措施?并使之成为课程不断更新的有效运行机制;第四?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确保教师富有成效地进行校本研究;第五?建立规范的成人教育硕士学位制度和机构?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

  校本研究的教育理念不仅是改革职后教育课程的有效动力?而且也是职后教育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在职后教育阶段?应该尽可能给学员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提供人格升华和智慧发展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