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论述了政治效能感的含义和意义,即政治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影响政治活动的能力的信念或信心。政治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进一步详尽分析了政治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它能影响个体的政治选择过程;影响个体对政治活动的思维过程;影响个体执行政治活动的动机过程;影响个体对政治环境的情绪唤醒过程。相应地提出了培养政治效能感的途径:构建成功经验;重视积极的替代经验;实施现实化的言语劝说;控制负性情绪唤醒。
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 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影响政治活动的能力的信念或信心[1 ] 。高政治效能感的个体经常会对他的国家、国家的象征、国家制度等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如选举、投票、集会、发表政治意见等;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有极高的认同性。这是体现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低政治效能感的个体经常会低估国家的合法性,对政党和政治制度持否认态度,对政治活动漠不关心,将自己置于政治过程之外,这就会使国家失去对领导阶层实施监督、制约的重要途径,没有了人民的监督,腐败、独裁专制等就会大肆盛行,这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深入研究政治效能感对个体政治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培养措施,使个体具有较高政治效能感,对于维系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治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政治效能感是个体自身政治行为最有力的主宰,如果个体对能否成功地完成某种政治活动的行为能力持怀疑态度,这将影响其政治行为的实施并最终影响行为的操作结果。政治效能感在人们作出政治选择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它是构成决定个体政治行为的近向原因。政治效能感是通过若干中介过程对个体的政治行为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如下过程。 1. 政治效能感影响个体的政治选择过程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一方面是环境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环境的营造者[2 ] 。政治个体作为政治环境的营造者,除了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政治环境的性质外,当个体面临不同政治环境条件时,他选择什么政治环境,则主要取决于他的政治效能感。一般来说,个体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政治环境,而避免那些无法控制的政治环境。一旦个体选定了某种政治环境,这些环境会反过来影响其政治行为和政治人格的发展。此外,当个体可以采用不同政治活动方式来解决所面临的政治任务时,由于不同的政治活动包含了不同的技能和知识要求,所以,他选择哪种政治活动,就取决于他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效能感。而个体对不同政治活动方式的选择,则决定了他的政治潜能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又在哪些方面被忽视。
2. 政治效能感影响个体对政治活动的思维过程
政治效能感能够影响或激起若干形态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对个体政治活动结果产生的影响或是自我促进的,或是自我阻碍的,这要依据政治效能感的高低而不同。首先,目标设定是人类行为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之一。个体政治效能感的强弱影响了政治目标的设定。政治效能感越强,个体设定的政治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对活动的投入程度也越高,从而决定了个体政治活动的实际成就。其次,政治效能感决定了个体对即将执行的政治活动场面内容及性质的想像[3 ] 。个体若坚信自己的政治活动效能,就会倾向于想像成功的政治活动场面并体验其所带来的身心上的微妙变化,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政治活动的执行过程;否则,他会更多地想像失败的场面,担心自己能力的不足,并将心理资源主要地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上,从而对政治活动的实际成就产生消极的影响。最后,在归因活动中,政治效能感强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归于技能不足和努力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反过来促使个体提高政治动机水平,发展行为技能,最终有利于政治活动的成功。
3. 政治效能感影响个体执行政治活动的动机过程
在上述政治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发挥作用中,通常伴有动机因素的参与,即它会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除此之外,政治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面临困难、挫折时对政治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富有挑战性的或带有革新性质的政治活动,这种持久力和耐力是保证活动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高政治效能感的个体在政治活动中会做出努力并持之以恒,直至达到政治活动的目标。而低政治效能感的个体在活动遇到初步失败和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成功,因而满足于中庸的成就,甚至半途而废、放弃努力。
4. 政治效能感影响个体对政治环境的情绪唤醒过程
在面临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等厌恶性政治环境条件时,政治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对政治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施以有效控制的人,不会在应对政治环境事件之前忧虑不安、担惊受怕。而怀疑自己能否处理、控制政治环境潜在威胁的个体则相反,他们会担心政治环境充满了危险,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保护性行为以应对政治环境。这些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妨碍了个体政治人格的发展。事实上,威胁性并不是政治环境事件的固有属性,而是建立在个体应对效能感和政治环境的潜在危险之间的一种关系属性,它既决定于政治环境自身的性质,也决定于个体应对政治环境事件的政治效能感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应对过程的性质。
政治效能感主要通过上述四个中介过程对个体的政治行为发挥作用。低政治效能感的个体不会有积极的政治行为产生,从而也会导致民主社会的运行出现障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个体具备较高的政治效能感。
二、政治效能感的培养
政治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政治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验的主体自我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而要以一定的经验或信息作为依据。个体与政治环境的互动过程及其结果,向个体显现了大量的不同性质的信息,政治效能感正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知加工而形成的。
1. 构建成功经验
成败经验通常是个体对自己实际活动的成就水平的感知,它是个体获得政治效能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成功的和掌握性的政治信息能提高个体的政治效能期望水平;多次政治活动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政治效能感,尤其是在某一政治活动初期时,失败事件对政治效能感的消极影响较大。因此,在培养政治效能感的过程中,需注意给予个体以积极的、成功的政治活动体验,在他参与了某些政治活动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有关部门应对其施以正
向的反馈,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如对于民主选举活动,一方面有关部门应鼓励个体主动参与选举,认识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使个体参与有一个积极的结果,他的想法应得到重视,他的意志应得到体现。否则,如果每次选举只是一个形式,其结果根本与个体的选票毫不相干,这种失败的体验会促使他降低对政治效能感的期望,从而影响他的政治参与行为。更为重要的,这种政治选举上的无效感,会泛化到其他政治活动中,使个体对所有的政治活动都失去信心,其结果可想而知。
2. 重视积极的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知识、能力等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活动及其成就水平所获得的经验。政治效能感的形成,亦可来自替代经验(观察学习) 。当看到别人从事有威胁性的政治活动而没有得到不利的后果时,会使观察者产生期望,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也能取得某种进步或提高。因此,国家应通过政治组织、大众传媒、学校、工作单位等途径大肆宣传参与政治活动的良好结果,树立楷模,建立典型,这样对个体进行长期的信息输入,会起到潜移默化地提高政治效能感的效果。例如,通过大众传媒树立孔繁森、焦裕禄等先进员的形象,可以对广大的党员干部产生示范作用,使他们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会取得类似的成绩,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效能感,最终促进党员积极参与到各种政治活动中来,加快政治文明的进程。
3. 实施现实化的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是指个体接受他人的言语鼓励而相信自己具有执行某些政治活动任务的能力。通过建议或劝说,可以使个体相信他们能成功地应付具有威胁性的政治活动,从而激发个体的政治效能感。言语劝说信息的效能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现实化的言语劝说因能够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而使之易于成功,并且会使个体在这种信息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效能感得到实现。但不切实际的言语劝说很难在政治活动中得到实现,这不仅使劝说者失去威信,还会反过来挫败个体的政治效能感。因此,在对个体进行言语劝说时,务必使劝说的内容符合实际,“因人施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进行毫无根据的劝说。例如,在某些政治活动中,有很多人是在被人劝说、鼓动之下参与进来的,结果获得了负性的体验,丧失了政治热情,对政治活动能力失去信心,我国1989 年的“学潮事件”即是一个例证。许多学生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煽动、利用,参与到这场事件中来,获取的是消极的政治体验,从而使很多的学生失去参与政治活动的信心,这对一个民主、文明社会的构建是极为不利的。
4. 控制负性情绪唤醒
情绪唤醒是指个体在面临某项政治活动任务时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它对政治效能感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个体会部分地依靠压力或困难情景唤起的情绪和生理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焦虑水平和压力承受程度。在面临政治活动时,情绪的高度紧张会使个体感到焦虑不安,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最终导致政治效能感的降低;而平静的情绪反应,会使个体镇定、自信。因此,在培养政治效能感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个体进行如何控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的训练。这需要通过社会有关部门、学校、单位、大众传媒等渠道宣传从事政治活动的积极意义,告诉个体它不会有危害性,这样从认识的角度先澄清从事政治活动的后果。然后,需使个体对负性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事任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都会有紧张、焦虑产生,我们首先要承认它们的存在,不把它们视为异己之物,这样反而会使我们平静下来,提高自己的政治活动水平,获取较高的政治效能感。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心理方法,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如转移法、投射法等来缓解焦虑和紧张,可以在政治活动前,听听舒展、清新的音乐,或高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等,从而稳定了情绪,坚定了政治信心。
相对于政治活动主体而言,不同形式的政治效能感信息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成败经验因其可以确证的方式实现个体驾驭事件的能力,因而它对政治效能感的形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替代经验依赖于个体的社会性比较,与直接的成败经验相比,它不是一种坚实的信息源,较易改变。言语劝说因为没有政治行动为它们提供正确的、直接的证据,所以它不能创设一种持久的政治效能期望,但它对个体的实际政治行动具有促进作用。而情绪唤醒则渗透于上述途径中发挥作用。总之,较高的政治效能感的形成需要个体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参与,个体会对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使之整合成统一的政治效能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部级期刊
年刊
省级期刊
双月刊
统计源期刊
双月刊
省级期刊
周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杂志
SCI期刊
月刊
省级期刊
双月刊
CSSCI南大期刊
半年刊
部级期刊
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