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期刊之家,学术咨询热线:18516839303
按期刊之家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初探

时间:2023-04-12 15:22:00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运行和发展是互动的,它能为社会运行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作用和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法整合及资源整合,能有效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各部分之间紧密相关的整体。构成社会的基本因素包括作为社会构成主体的人,作为社会物质基础的物,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经济、政治活动,作为社会精神活动的社会思想,等等。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在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这种作用与反作用使社会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从一种生产方式过渡到另一种生产方式,甚至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正是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社会运行及其状态。因此,考察社会运行状态,必须研究决定社会运行状况的基本条件及其相互作用。

一、社会运行的内涵与影响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

所谓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可以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指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横向运行是指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诸系统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呈现为社会诸要素及系统之间的一系列关系。马克思曾经对这些关系作过经典性的表述,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成社会系统的一系列因素及其状况决定着社会运行的状况。社会运行和发展大体可分为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任何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理应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即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则被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低的程度之内。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需要许多条件的相互促进与有机整合。

 第一,人口条件。这里主要是指要有数量适度、素质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们面临着人口数量大、高素质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不高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法规和教育的导向来规范,其中需要解决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

第二,生态环境。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社会是整个世界中的一个系统,一方面,社会是相对独立于自然界的;另一方面,社会又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当人们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时,也就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

第三,经济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性条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各群体、阶层利益差距拉大等现实问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如何摆正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政治条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状况对社会运行有直接影响。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由于执政资源的流失和政治腐败现象的存在,由于政治参与要求高涨与政治制度化水平较低的矛盾而导致的政治发展困境以及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形成的冲击,使我们正面临着政治建设的巨大压力,能否建立起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政治体系,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五,文化与心理条件。文化心理条件是社会运行的精神构件。文化与心理状况影响社会运行的方向。社会心理、社会人格及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能够直接影响社会运行的状况。社会运行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有物质条件也有精神条件。这些条件或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社会的运行状况,而在这些条件中有一个条件是“隐性条件”或者“隐性制度”在起作用,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它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二、社会运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运行出现过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三种状况,经历了四个阶段。大体上来说,自建国开始到50年代前期,我国社会处于良性运行阶段;1956-1959年处于中性运行阶段;1966-1976年处于恶性运行阶段;1978年后,处于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转化过程之中。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依据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方位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实矛盾,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把社会发展目标定位为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的运行状况,就会发现:每一种社会运行状况背后都有其复杂因素和条件,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因素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运行及其状况。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动物,其行为受某种意义和价值的支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人们通过每个人追求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形成社会精神动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育公民意识,形成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持社会主流价值的主导地位,整合公民的价值“多元化”取向。总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社会发展目标让公民认同、服从和内化。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保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政治统治、保证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为了保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公民内化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观,保证各项政策与法规的落实。在当代中国要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正确的利益观念,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精神动力作用。“人类社会之所以异于一般动物,首先当然是在于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过着一般动物所没有的物质生活;其次也在于人们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精神财富,过着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反作用于其物质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自从人类诞生之后,它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也就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塑造人、激励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离不开个体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离不开个体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健康的人格心理,而这一切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塑造人之外还能起到激励人的功能,“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必须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引导作用来激发人的创造潜能。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使不同利益群体有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的机会,通过沟通人际关系来化解矛盾,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使个体精神动力上升为群体精神动力和社会精神动力。

  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

  把整合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一个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合理结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对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整合的基本对象乃社会利益。利益之所以成为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中心,是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之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就是为了不断实现人们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转型时期,这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利益差别显性化、利益矛盾尖锐化的时期。有效整合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利益目标上的导向功能,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通过价值观教育来引导人们追求正当的合法利益;通过政策与法规教育,引导人们构建正确的利益表达、利益约束、利益激励、利益化解机制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现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路径选择。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就是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服务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在目标定位上,要依据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考虑到公民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历史状况来加以选择。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时代性,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时代性最显著的特点是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转型、我国现代化“迟发展效应”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集中表现为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明显。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选择要突出针对性,这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选择必须做到理想和现实的有机统一。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层次的需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把它作为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

  在内容安排上,应着重解决好结构协调问题。首先,要着眼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需要,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结构性矛盾。要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不同内容的结构调整,避免过去那种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单一化、片面化的做法。当前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其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再次,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最后,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公民素质教育。此外,还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受教育者。

  在教育方法上,要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时代特点,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针对当前社会阶层多样化、群体利益差别不断扩大等现实问题,要重点采取预防教育法、心理咨询法和冲突缓解法来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合达到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效果,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增强“社会水泥”功能。

  在功能开发上,不仅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还要体现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管理价值。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超越律”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功能,为社会良性运行提供方向指导。

  在资源整合上,要处理好现实与网络资源的关系,处理好历史资源与现实素材的关系,处理好不同部门、群体资源的关系,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补、整体优化的目标。还要注意解决好传统文化模式和外来文化及新兴文化模式的整合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