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教师不仅应当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学中,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文质兼美的文本;校园环境的“软硬”作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良好的师德师风,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论文关键词: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文本;校园环境;活动;师德师风,学生品德养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有人提出教师不仅应当是—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学中,不能将育人的德育工作被教书的任务冲淡了,应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一、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人生奠定了基础,生活世界构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耳濡目染的得到体悟,践行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仰。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首先,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与师生交往的时间自然也比较多,受心理困扰,有的学生乐于交往,有的不愿意交往,有的不会交往,还有的害怕交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学说礼貌用语,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际,遇事该怎么办,指导学生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团结友爱,共享欢乐。
其次,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传统的“灌输”、“说教”型的德育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是赤裸裸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用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自我教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领悟、自己体验、自己抉择、自己践行,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其内在的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在道德实践中,学生可以开展讨论,轮流值日等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但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不能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言行、学识、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理解、体验、选择和行动。
再次,教会学生“学会科学选择”。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学生接触的信息呈现出多样化,不可控制。受一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个人道德取向极易“偏轨”。只有教会学生选择,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觉醒,才不至于融入团队、集体时,迷失方向,迷失自我,成为“问题儿童。”
二、让学生的“理、情、行”在文质兼美的文本中得以升华
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理、情、行”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以文本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德育内容就分散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
如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用心去品味,那生动感人的场面肯定会让你难以释怀:“他挖呀挖呀,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当挖到第三十八个小时的时候,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我们听到孩子这至真至诚的呼唤,仿佛看到了父亲那近乎疯狂的执著,以及当他听到底下突然传出孩子的声音时的那份狂喜,不得不使人热泪盈眶。因为在这疯狂和喜悦的背后包蕴着神圣的父爱,这种爱是多么的真挚、纯洁,无私。这难道不让你感动吗?如果这位父亲在地震中没有一种执著的精神和不放弃的意志,那么,他将会失去儿子。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到父爱深沉和伟大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将“相互信任,互相帮助”的美好品质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熏陶。
再如: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链接“永远的榜样——雷锋”一课。“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英雄的心语,学生都能倒背如流。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雷锋的平凡和伟大,教学后,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影片中,学生知道了雷锋的真正死因;认识了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看到了乔安山叔叔是怎样的在与假、恶、丑作斗争,是怎样的在传递雷锋叔叔的真、善、美。雷锋是一个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做的事情太平凡,正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平凡小事,折射出了雷锋广阔的胸襟、品德的高尚、精神的伟大。学生在观后的交流中说道:“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我好随手丢垃圾,以后我要改掉这个坏习惯。”“看了这部影片,我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我希望大家都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嘛!”……学生的认识有的具体,有的肤浅,但我感觉到了雷锋精神正在学生中传递。教学中学生能把自己摆进去,进入角色,教学所需要的情感气氛也就达到了,学生由知到行,知行统一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
三、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软硬’作用,让学生“不扶而直”
古人有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沙俱黑”。说的就是环境对育人的影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意义深远。我们将校园环境的德育教育分为硬环境教育和软环境教育。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学校的每垛墙都能说话,并且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来。这就是硬环境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就属硬环境德育教育的范畴,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我们可以把教学楼取名为“求知楼”,把试验楼取名为“探索楼”;可以给每个楼道取上名字,“孔子楼道”、“安全楼道”、“常规知识楼道”,并将相应的内容利用展板悬挂在楼道的两侧;也可以利用橱窗展示一些名人故事、古典精髓(如‘弟子规’)等。相信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条路,一块标语牌都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软环境德育教育是指校风、校纪和班级的微观环境、宿舍文化等。学校可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校徽、校歌、日常管理细则等印成小册子,师生人手一份。要教会学生唱校歌,可在每次的升国旗仪式中让全体学生诵读学生誓词,还可以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把本班的班级姓名、班级口号、班风、班级公约、班级形象、管理理念等制成牌匾,挂在本班门口,让每个学生“心知肚明”。
21世纪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全新的,以往那种“三句好话不如一顿教鞭”的做法,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是行不通的。作为班主任,我深知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家园,是学生心理上的“家”。要想把这个“家”建设得更加完善,使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班主任必须竭尽全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在班级管理中我有这样一招:我在黑板上开辟了一块儿“特区”——老师们常不会板书到内容的黑板两侧。众所周知,几乎每位任课教师都习惯把板书内容写在黑板的中间位置,目的就是为了照顾座位靠墙的前排学生,以使人人都能看到板书内容。久而久之,一块黑板就会出现颜色深浅不同的两块儿区域。为了发挥整块黑板的功能,我将黑板的两侧划成了“特区”。在这块儿“特区”上,我写上了一些谚语、歇后语、古诗词、名言警句,每周一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与人争志,不与人争气”,“花开在春天,立志在少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诚实比空话值钱,行动比语言有力”。这些都是“特区”的产品。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积累课外知识,对学生的品行也是一种启示。学生在美观、温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里学习、生活,犹如“春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完善个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扬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关系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的放矢的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更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陵园,在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应继承革命烈士遗志,用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把革命红旗代代相传可以以少先队为阵地,坚持开展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教育,如“人人争当三好”,“我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如何使用零花钱”,“我是校园小主人”,“爸爸、妈妈我能帮你做”主题班会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如“美化家乡,我来参与”的植树活动,“净化环境,从我做起”的校园签名活动等。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肯定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去年暑假,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尤其是观看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并统计中国奖牌的数量。在这项作业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当《义勇军进行曲》在赛场上奏响时,会深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爱国之情油然而生。2009年l0月1日是祖国的60岁生日,通过组织观看盛大的阅兵式,学生感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自然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精心搭建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互相衔接。定期召开家长谈心会,家长学校开展教育理论培训等活动,学生家长就可以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就会逐步渗透到学生家长的心中。这些活动的开展,促使家长更加尊重孩子,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茁壮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人格、学识、风貌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来体现,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身教重于言教”嘛!我们要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完善教学技巧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使自己更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始终站在文化的前沿,疏导文明行进的方向。
一些老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往往不是以严出名,而是以德服人。教师要善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用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教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的精髓即在于此。
总之,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学生就能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实践”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